文︱孙玉良

9月13日的南海,再次上演了一出高风险博弈。美、日、菲三国联合军演正热闹地在马尼拉湾以西的卡彭斯岛拉开帷幕,而就在几公里外,中方三艘舰艇——一艘052D导弹驱逐舰和两艘054A导弹护卫舰——悄然驶入菲律宾吕宋岛以西海域,对演习实施抵近监视和跟踪警戒。菲律宾海军立刻紧张起来,“何塞·里扎尔”号护卫舰靠近054A舰喊话,要求中方舰艇立即离开。但面对菲律宾的“无礼要求”,“巴彦淖尔”舰冷静回应:这是国际水域,我们有自由航行权。喊话无果,菲律宾舰艇只能默默撤退。

专家:中国牢牢掌控南海局势主动权

这一幕,不只是海上摩擦,而是南海战略格局变化的明证。就在前一天,美国“约翰·费恩”号导弹驱逐舰和日本“大隅”号登陆舰进入同一海域,与菲律宾舰艇进行所谓“三边联合海上合作”,甚至派遣战斗机进行联合警巡飞行。表面上,这是一场联合演习,但其背后却透露出美方明确的战略意图——用菲律宾来牵制中方、进行“混合战争”实验,而自身规避直接对抗。

菲律宾小马科斯当局正处于尴尬境地。黄岩岛博弈态势骤变,中方宣布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意味着海域管控和巡逻力量的升级。菲律宾依靠“小船快艇”的骚扰战术已经失效,美方扶持的“灰色地带”策略暂时无法奏效。黄岩岛的位置,如同一个天然的海上枢纽,钉在吕宋岛以西关键海域,能够随时监视和控制马尼拉湾、民都洛海峡及克拉克空军基地。中方舰艇冷静巡逻,就是在告诉菲律宾和域外势力:在你们所谓“混合战争”的前戏里,我们才是主角。

美方在此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扶持菲律宾成为“代理人”,推动其在南海进行摩擦和造势,却在关键时刻保持距离,不直接参战。这是一场高明的“低成本博弈”:在不触碰大国直接冲突红线的前提下,让菲律宾充当前沿牵制力量,用“小动作”消耗中方注意力和资源,而自己坐在幕后掌控节奏。美国的这种做法,既能展示对盟友的支持,又能避免自身卷入高风险冲突,真正实现“既得利益最大化、投入成本最小化”。

专家:中国牢牢掌控南海局势主动权

这场博弈还隐藏着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层面。美方通过媒体、演习报道、联合巡航造势,将菲律宾的行动包装成对中方的威慑,但在行动细节上却刻意留白。菲律宾被鼓动去喊话、去抵近,却无法真正掌握主动权。中方舰艇回应淡定、稳健而有力,既展示实力,也避免不必要摩擦。整个事件像一盘高难度的棋局,每一艘舰船、每一次喊话,都是博弈的一步。

南海局势因此更显复杂。表面上,菲律宾、小马科斯在美日支持下似乎掌握主动,但中方已经通过实际控制力和海上执法部署,将博弈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是环保举措,更是战略布局:前哨设施、巡航警戒、海上执法,形成层层压制,让任何企图在该海域施加影响的行为,都必须经过中方允许。

在这场较量中,我们看到,南海不只是海域,更是战略意志和国际博弈的舞台。美方以菲律宾为“前锋”,试图测试中方反应,制造“小摩擦”,但每一次行动都在提醒参与者: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永远是拥有海域实际控制力和坚定战略意志的一方。中方舰艇在抵近监视中表现出的冷静与克制,不只是实力展示,更是对区域和平的宣示——任何挑衅与造势,都必须在规则和实际力量面前打折扣。

专家:中国牢牢掌控南海局势主动权

对于菲律宾而言,这次事件是一堂生动的国际关系课:表面上的联合演习和背后的战略扶持,看似壮胆,实则被域外大国巧妙操控。喊话无果、被迫撤退的尴尬,不只是军事层面的挫败,更是战略自主性的受限。小马科斯政府想要在南海博弈中“以小博大”,现实告诉他们,战略筹码不是喊话和演习,而是实地控制和政策主导。

这场海上对峙,不是一次简单的巡航,也不是一场炫技演习,而是南海复杂博弈的缩影。每一艘驶入黄岩岛海域的舰艇,每一次喊话,每一次回馈回应,都是力量、意志和智慧的较量。中方冷静应对,美方幕后操控,菲律宾尴尬受限——这一切构成了南海新局的现实图景。海风吹过卡彭斯岛,水面波光粼粼,却承载着深沉的战略暗流。黄岩岛周边的每一波浪花,都在提醒世界:南海不是表演场,而是实力与意志的真正舞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