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春天,杨绛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初来乍到,她准备前去看望自己的老同学孙令衔,她来到了孙令衔宿舍门口,孙令衔此时也正准备出门,前去找自己的表哥,钱钟书,两人毫不意外的在宿舍门口相遇了。

杨绛在书中写道自己第一次看见钱钟书的情景“初次见到他,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带一副老式眼睛,满身儒雅气质”两人一见钟情,他们相互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还没有男朋友”我也没有订婚。

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正式成婚,随后他们前往英国,在英国,面对钱钟书的生活要求,杨绛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他, 1938年,两人回到国内,钱钟书前往云南西南联大教书,杨绛带着孩子回去上海,这段日子很苦,杨绛带着孩子几次搬家,1942年,钱钟书被聘为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后,一家人的日子才好过些。

1946年,他用了2年的时间,写好《围城》在钱钟书看来,自己能写出这本书,多亏了杨绛的照顾,因而他不止一次的说“这本书我要献给她” 1949年,两人受聘于母校清华大学,在这里,两人相互扶持,度过了艰苦的日子。 对于妻子杨绛,钱钟书这辈子尤其感谢她,他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1996年,两人的女儿钱媛病重住院,钱钟书已是医院的常客,80多岁的杨绛经常两地跑照顾丈夫和女儿,1997年3月,钱媛去世,杨绛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默默的忍受,因为还有一个病重的丈夫在等待自己照顾。 一年后,钱钟书去世,两人相守了63年,临终前钱钟书也没有和杨绛说太多的话,他对杨绛说“好好活”

2010年,杨绛以99岁的高龄在中秋节那天发表了一首诗“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 6年后,杨绛在北京去世,享年106岁,她再也不用一个人在人间,念着我们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