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官庄战役结束后,华野按照惯例清点俘虏,而清点过程中就发现,时任国军十三兵团司令的李弥不见了
后经查实,李弥居然从重重包围中跑了。
能从华野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中成功脱身,李弥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而他的逃跑经历,可以说是相当曲折离奇。
一、不打招呼提前跑
论狡猾,都说胡琏是“狡如狐”,而李弥在这方面,可谓是不遑多让。
黄维被围之后,老蒋曾急令驻防在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南下救援,但在华野的顽强阻击下,三个兵团寸步难进。
与此同时,自蚌埠北上救援黄维的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也被中野牢牢挡住,在这种情况下,老蒋也是无计可施,只得把杜聿明召到徐州商量对策。
商量来商量去,老蒋最终同意了杜聿明的计划,也就是放弃徐州。
按照杜聿明的想法,放弃徐州首先能保住邱、李、孙这三个嫡系兵团,其次,只要能撤到阜阳一带就可以依托淮河实施反击,到时候,黄维之危便可解。
之后,杜聿明飞回徐州着手开始部署撤退行动。
而当时李弥兵团的任务,是以一个师的兵力打头阵当开路先锋,其兵团主力则作为掩护部队,等大部队都撤出去之后,毁掉徐州包括火车站等重要设施再走。
结果,一心想逃的李弥,提前开始了行动。
按杜聿明的计划,大部队是要在11月30日晚上才开始撤退的,在此之前尽量不要走漏消息,以免被华野得知国军的目的。
而李弥这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保密?在30日中午就派人去炸火车站,一时间徐州城内浓烟滚滚,爆炸声更是传到了数十公里外。
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能看出来国军这是要跑了,所以还有什么保密可言?
而这还不算完,在安排人去炸火车头的同时,李弥带着其十三兵团的兵团部以及第9军,在当天下午就“先行”了一步。
出发时,他还对第9军军长周藩说,“让我们在后面掩护,那不就是让我们当替死鬼吗?况且三十万人目标太大,路上哪里走得动?”
事实证明,李弥说的一点都没错。
在杜聿明率徐州国军开始撤退后,由于人实在是太多,加上各种车辆、大炮等形成堵塞,以至于让杜聿明差点连城门都没出来,最后还是绕到了徐州城的南边(计划是往西撤),这才勉强出了城。
但出了城后情况更加糟糕,大小车辆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由于都慌着逃离徐州,各部队也完全不按照顺序了,军官士兵干脆从公路旁的田野里争相插队,但越插队堵得越厉害,最终就导致从徐州出来后长达数十里的路上,到处都是混乱不堪的国军。
这也就是为什么杜聿明在开始撤离后,速度那么慢的原因,整整走了一天才走了二三十里,连萧县都没有走到。
而杜聿明的缓慢,就给华野的追击部队创造了宝贵时间。
说回李弥这边,李弥当时就很有预见性的料到,几十万大军慌乱撤退必然会堵的一塌糊涂,所以他就交待部下,不要走徐永公路(徐州至永城),而是走公路北边的小路。
在李弥看来,让自己掩护是绝对不可能的,当务之急就是跑出去,只要能跑出去就有一切可能,但要是跑不出去,那就彻底完了。
所以,李弥不仅提前半天就带着部队开始跑,同时还故意不跟杜聿明走到一起,这么一来,到了12月2日时,李弥居然跑到了杜聿明的前面。
让其掩护大部队,结果他却跑得最快,而这还不算完,为了能不被干扰,李弥在从徐州出发时,还专门下令,关闭一切电台,防止杜聿明联系到自己。
这就导致,杜聿明整整两天都不知道李弥在哪里。
一直到12月2日下午,杜聿明带着大部队走到萧县以西的孟集时,遇到了正在这里休整的十二兵团第9军,这才知道,李弥居然跑到了他的前面。
二、为逃跑绞尽脑汁
面对杜聿明的责问,李弥干脆玩起了“装糊涂”,一会说自己联系不上杜聿明,一会又说没有接到令其掩护的命令,气的杜聿明在电话里是破口大骂。
但骂归骂,杜聿明也无可奈何,而李弥更是不以为意,他满脑子都是如何保全自己,只要能跑出去,挨点儿骂又算啥?
而到了陈官庄战役最后阶段,李弥为了能脱身,更是绞尽了脑汁。
1949年1月6日,华野向被困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当天的进攻,就让李弥兵团受到重创,并且在华野强大的炮火下,防守在青龙集一带的十三兵团残部,干脆弃守了此处。
到了9日晚间,陈官庄国军基本已经全线崩溃,无计可施的杜聿明也只得下令,各部趁着夜色掩护,想办法突围吧。
在这种情况下,李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由于担心兵团指挥部位置已经暴露,所以趁着夜色,李弥干脆去了第9军3师的指挥部。
到这里后,李弥随即着手安排部下联系华野,干什么呢?很简单,投降。
不过,李弥这么做可不是他想投降,而是想利用部队投降的机会,一来让华野停止攻击,二来趁混乱化装逃走。
而为了稳妥起见,他还特意交代部下,给他找一套带有血迹的士兵衣服来。
在做完一切准备后,李弥又愣是等到天快黑,最终趁着其部下投降、华野收拢俘虏的机会,利用夜色掩护,在混乱中逃之夭夭。
而为了尽快逃离战场,李弥在那一晚几乎是一夜没睡,凭着大概印象一路往前走,一直走到天快亮,这才找个了避风的地方眯了一会。
睡醒之后,李弥继续赶路,结果还没走多远,就看到一个解放军的哨卡,这个时候再转向已经来不及了,无奈之下,李弥只得硬着头皮过去。
而面对盘问,李弥谎称自己是个书记官,由于他当时穿的衣服血迹斑斑,加上一夜没睡又冷又饿,怎么看都不像是大人物,所以,居然让他成功的混了过去。
之后没走多久,李弥遇到了一个国军士兵,此人叫汪新安,是在被俘后放回家的,看到此人,李弥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主动走上前与这个汪新安套近乎,还把藏在怀里的一点牛肉干给了他,这就让这个汪新安对他好感大增,借此机会,李弥没费多大功夫,就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按照这个汪新安所说,他有家离这里并不算太远,并且,他有个堂哥汪涛,是当地的保安团团副。
这个信心对李弥很重要,他知道若是自己一个人往前跑,早晚会被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人掩护,而像汪涛这种人,正是最好的利用对象。
果不其然,在见到汪涛后,此人那是受宠若惊,毕竟他一个小小的保安团团副,搁到平时是根本没机会见到李弥这种大官的,所以当李弥表明身份后,此人激动坏了。
加上李弥当时对其承诺,只要能帮他跑出去要啥有啥,更是让这个汪涛恨不得当场跪下来。
在此之后,汪涛又找来自己的老表高大荣,在经过连夜商议后,三人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逃亡方案。
首先,由高大荣以走亲戚为由,带着李弥去徐州,到了徐州之后,由汪涛的叔叔汪学思接应,然后找机会再继续南下。
去徐州的路上十分顺利,由于李弥伪装的好,在当年的1月16日,他和高大荣就到了徐州,并住进了汪学思的家中。
但想继续南下,就有点困难了。
三、侥幸逃脱
困难在哪里呢?俩字,路条,没有路条的话,即便侥幸混过去一两个哨卡,但不可能都混过去,所以李弥思来想去,决定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南下哨卡太多,那就从徐州北上至潍县,再从潍县转道青岛,只要能到青岛那就安全了。
但去潍县也需要路条,为此李弥费了好一顿功夫,对高大荣和汪学思又是又是许诺又是称兄道弟,最终让这二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弄来了一张去往潍县路条。
就这样,李弥又在高大荣的掩护下,有惊无险的到了潍县。
抵达潍县后,李弥想起来一个熟人,即当时潍县福聚祥饭庄的老板李惠之,此人与李弥打过交道,且交情还不错,因此李弥就决定去找他,让他帮自己逃出去。
而这个李惠之也是相当胆大,当时潍县已经解放,但他不仅让李弥住在自己家里,还安排了自己的远方侄子沿途护送李弥。
之所以李惠之不亲自护送,也是考虑到目标太大,而他的远房侄子王桂和,是一个到处唱戏的艺人,有这个身份打掩护相对就没那么引人注目。
而为了路上不被人看出来,李弥干脆在李惠之的家里,跟着王桂和学了几天唱戏,尽管他没有任何戏剧基础,但为了逃跑也是把潜能都给逼出来了,仅两三天功夫,居然唱的有馍有样。
准备好一切后,李弥就和这个王桂和上了路,由于李弥扮唱戏的扮的像,时不时还唱上几嗓子,因此沿途虽说也遇到了哨卡,但愣是没被怀疑。
毕竟任谁也想不到,堂堂的国军兵团司令会扮成一个唱戏的呢。
最终,李弥兜兜转转到了青岛,期间为了能安全抵达青岛,他还在王桂和等人的帮助下,藏身于运粮食的麻袋里,总之是想尽了办法,这才侥幸逃脱,而在成功逃脱之后,李弥对自己的经历极为得意,认为自己比王耀武、杜聿明强多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