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折腾的老王让山村有了“沸腾”的流量
1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五月的午后,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竹林摇曳,阳光透过树林撒落一地。不远处的白沙滩上,游客的笑声一阵接一阵。
初夏,坝盘村的白沙滩满是游客。
布依族樵夫老王一边用竹竿抵着水底的浅滩礁石,将竹筏徐徐靠岸,一边挥手招呼着岸上的游客。
老王叫王超武,今年48岁,是坝盘村村民。年纪虽不算大,却是村里最爱“折腾”的人。在坝盘村村民都守着土地过日子的时候,他“折腾”着“逃”出大山,选择外出打工。
老王正在和驻村第一书记李卓青交流。
好不容易打工存了 50 万元存款,又跑回村里“折腾”,向银行借贷了10万元,投资开了个养猪场。谁承想,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在猪出栏时又赶上了猪肉价格暴跌,他的养猪场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老王拆东墙补西墙,总算是把欠银行的窟窿补上了,却因为老母亲年迈多病、孩子上学,家中开销入不敷出。老王就这样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脱贫户。爱“折腾”的他不甘心,再次外出打工。
因为年少时学过精密水电设备安装,很快他就在四川找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短短几年间,爱“折腾”的老王先后到四川、浙江、云南等地漂泊着寻找发展机会。
埋头用力在外闯荡的老王不知道,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正发生变化。
2024年春节,老王回村过年。与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聊天过程中,他了解到坝盘村准备大力推动发展文旅产业的计划。那会坝盘村连一家像样的餐馆都没有,老王决定留在村里“折腾”,再次创业,回家一合计,老婆和儿子全力支持。就这样,他带着这些年打工挣来的20万元存款,向信用社借贷10万元贴息贷款,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建设起了村里第一家餐馆——“超武农家乐”。
坝盘村的游客正在玩浆板运动。
2024年,坝盘村这个偏远山村在南盘江畔打造了白沙滩景区,通过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产业,举办了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安龙站),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相比同期,日均游客量从100人次增长到4000人次以上,村文旅产业总产值达18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从8000元跃至53万元。
坝盘村打造的民宿。
得益于村里热火朝天的文旅产业,老王整天乐忙得不亦乐乎,期间,机敏的他发现村里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其中不乏很多外国人,他们都为村里的水上运动而来。
这个爱“折腾”的农家糙汉又找到了新的商机,“折腾”着非要在这个偏远山村里办个桨板俱乐部。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多方奔走下,老王的桨板聚俱乐部顺利通过审批备案。
俯瞰坝盘村的白沙滩和浆板俱乐部。
2024年9月,老王“二次创业”在经历了5个月的旅游旺季后,家里纯收入就已超过30万元,与建档立卡初期的年收入相比,翻了10倍都不止。
今年“五一”假期,坝盘村进入了新一年的旺季。“5月2日我们村的游客又刷新单日纪录了,来了1.7万人。”老王笑得合不拢嘴。
“这次创业我跟上了时代步伐,抓住了贵州大力发展旅游的机会,以后再也不用在外漂泊了,就在家门口吃好这碗‘旅游饭’。”老王不仅实现自家增收致富,还帮助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在老王的农家乐和俱乐部,从端盘子的服务员到俱乐部的安全员都是坝盘村村民。提起老王,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幸福真是奋斗出来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华姝
二审 施昱凌 孙蕙
三审 张齐
本文来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