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新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公开发声,对外宣布将对进口铜产品加征关税,税率设定为50%。

这项政策虽然没有点名中国,但在全球铜产业链中,中国的角色不可忽视。

同时,特朗普还表示,美国将对药品等产品征收更高的进口税,比例可能达到200%。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他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政府曾多次强调要减少对外依赖,尤其是在关键资源和医疗产品方面。

铜和药品正是其中的重点,铜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制造等多个领域,是支撑工业的基础材料。

药品关乎民生与公共健康,一旦出现供应问题,影响会很快显现。

目前,美国虽然有铜矿,但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冶炼环节长期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铜产品,主要包括智利、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

其中,中国在全球铜加工方面占有非常高的比例,是全球主要的铜产品输出国。

按照美国官方数据,中国目前提供了全球超过53.1%的铜加工能力。

一旦增加关税,美国的下游制造企业可能要承受更高的成本。

在医疗产品方面,美国的药品进口同样依赖多个国家,尤其是爱尔兰、新加坡、印度,这些国家为美国提供了大量成品药与原料药。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如果对这些国家的产品加征200%的税,将直接推高美国国内药品价格,这可能也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购药支出。

不过特朗普表示,为了让企业有时间适应,美国会给予1到1年半的过渡期,他认为这是对美国产业回流的一种刺激措施。

在宣布关税政策的同一天,美国农业部也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全国农业安全行动计划》的新举措。

核心内容包括禁止中国等“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田和研究收回中国投资者已持有的土地。

虽然在声明中没有明确只针对中国,但提到的“国家安全风险”一词,多次在其他场合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年底,中国投资者在美拥有的农业用地面积约为10万英亩。

这一数字占美国全部农田总面积的比例极低,但特朗普政府仍然决定在政策上全面收紧。

早在2023年,美国参议院就已经通过法案,禁止中国企业继续收购美国农田,部分州还要求中国企业出售已经购入的土地。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例如,阿肯色州2023年命令一家中资企业将160英亩农田转手,并对其处以罚款。

2025年,特朗普政府计划将此类规定进一步制度化,农业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将加强审查制度,打击虚假申报,同时考虑“依法收回”有问题的土地交易。

政策不仅限于农地买卖,还包括对农业科研、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这说明美方已经将农业问题与国家战略联系起来,不再只是经济层面的考量。

针对美方这一系列政策,中方表达了明确立场。

中国驻美使馆指出,中资企业在美投资农业,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提升经济活力

使馆同时强调,泛化“安全”概念,不利于市场稳定,也会削弱外资对美投资信心。

与此同时,中美经贸关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善。

今年上半年,双方曾在日内瓦和伦敦各进行一次沟通。

虽然美方在部分技术出口限制上有所放宽,中方也做出一些回应,但谈判总体进展缓慢。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他期待在未来几周与中国同行会面,以推进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关于贸易和其他问题的讨论。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对此,中方没有明确表态,目前既没有公布新一轮会谈的计划,也没有说明是否会接受美方邀请。

而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多次强调,谈判应建立在平等和互信基础上

在另一个领域,美中关系的紧张感也在持续加剧,稀土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点。

稀土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武器系统等产品的关键材料,中国在这个领域拥有领先的加工技术和稳定的出口能力。

4月2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批准美国企业参与深海矿产开发,该命令允许在海底开采稀土等金属,以降低对外依赖。

有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

但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当前的开采技术、加工设施与监管政策尚不完善,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的地位。

一旦中国继续收紧稀土出口,美国多个关键行业可能面临原材料短缺。

在全球外交层面,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上周(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德国首都柏林与默茨会面

据路透社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总理默茨将于今年年底率领一支由顶尖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这是德国新政府上台以来,首次由总理级别带团访华,访问计划尚未敲定最终日期,但德国方面已经展开初步协调。

此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确认将在年内访问中国。

欧盟委员会正在准备一场高级别中欧经贸会谈,英国方面,首相斯塔默也在国内议会表示,将评估是否重启对华接触机制。

这些举动都说明,一些美国传统盟友正在逐步恢复与中国的高层往来,他们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点,更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安排。

在中美关系未彻底恢复的情况下,欧洲多国的主动外交动作,对美国形成间接压力。

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的多项对华限制措施,在这些国家看来,可能影响自身企业对华合作,这就使得美国的对华政策变得更为复杂。

特朗普挥刀再指中国,新关税禁令接连登场,中美关系又迎关键节点

未来中美是否能重启高层沟通,目前仍不确定,双方都没有彻底关上谈判大门,但新一轮磋商时间仍未公布。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经贸关系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以往状态。

这一阶段,中美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观察,而每一项政策调整,每一次国际互动,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平衡的新因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