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1979年的春天,北京的空气里还带着寒意,63岁的于立群在整理丈夫郭沫若遗物时,从一个旧木箱深处翻出了一沓泛黄的信件。   当她展开其中一封,看清落款和内容时,整个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上。   这封信来自她的姐姐于立忱,写于1936年末,信里的字迹因用力而显得潦草,字里行间满是被抛弃的痛苦和绝望。   于立群这才知道,1937年姐姐突然离世,对外说的是病逝,其实是自缢身亡,而这一切都和自己相伴40年的丈夫郭沫若有关。   时间拉回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那时郭沫若流亡东京,一边做着学术研究,一边写诗。   他和日本妻子佐藤富子的日子过得平淡,感情渐渐淡了,就在这时,于立忱来到了日本,她是北平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因为肺病需要治疗,同时还兼任着驻日记者。   于立忱早就读过郭沫若的《女神》,对这位文坛大家很是敬佩,第一次去拜访时,她特意带上了这本书,两人一聊起文学就停不下来,后来渐渐开始频繁通信。   于立忱会帮郭沫若抄写他的诗稿,郭沫若也会在回信里点评她的文字,一来二去,彼此心里都生出了别样的情愫。   可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藏着秘密,郭沫若当时已经有了家室,1936年,于立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找到郭沫若,希望他能给个说法。   没想到,郭沫若只淡淡地说时局太乱,让她把孩子打掉,这句话像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于立忱的希望。   第二年,25岁的于立忱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时于立群才20岁,家里人没告诉她姐姐去世的真相,她只当是姐姐的病没好利索。   也是在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郭沫若回到国内,投身到抗日宣传中,在一场文艺演出上,他认识了于立群。   于立群当时是上海明月歌舞团的台柱子,不仅会唱歌跳舞,性格也活泼开朗。   两人因为都喜欢文化艺术,慢慢走到了一起,1938年,他们在广州开始同居,第二年正式成了夫妻。   结婚后,于立群就离开了舞台,专心在家照顾家庭,她跟着郭沫若一起生活,给他生了六个孩子,平时还帮他整理文稿、练习书法,成了他生活和事业上最得力的帮手。   她从来没怀疑过丈夫,甚至还把姐姐生前写的诗拿给郭沫若看,请他指点,可郭沫若每次都只是随便应付几句,没说过任何关于他和于立忱的事。   就这样过了40年,直到1978年郭沫若去世,于立群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了那些信。   除了姐姐的绝笔信,还有很多封是郭沫若和于立忱以前来往的信件,字里行间都是两人曾经的亲密。   于立群这才明白,自己这40年的婚姻,竟然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她日夜相伴的丈夫,不仅欺骗了她,还是间接害死姐姐的人。   她想不通,为什么郭沫若能把这件事瞒得这么久,为什么自己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没过多久,1979年2月25日,于立群也选择了和姐姐一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郭沫若的感情生活一直都很复杂,他这一生,有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张琼华是父母包办的,结婚才五天,他就离开家去了日本,留下张琼华一个人在老家照顾他的父母,一守就是几十年。   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为了和他在一起,不惜和家里断绝关系,陪他在日本过了20年苦日子,还给他生了五个孩子,可他回国后就再也没管过她们母子。   于立群的悲剧,说到底是被欺骗和隐瞒推到了绝路,她一生信任的丈夫,却对她藏着这么大的秘密,让她在得知真相后,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而郭沫若,虽然在文学和学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可在感情里,他总是在逃避责任,用各种理由掩盖自己的问题,最终让身边的人都受到了伤害。   这世上的感情,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隐瞒,如果当初郭沫若能坦诚一点,或许于氏姐妹的命运就会不一样,只是人生没有如果。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