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我国海军的骄傲——福建舰,圆满完成了其首次航行试验任务,历时8天,最终安全返回了江南造船厂码头。
在试航期间,福建舰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状态。舰上的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与此同时,上海沪东造船厂内,另一艘庞然大物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船坞总装。这艘5万吨级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宛如海上的巨无霸,展现着中国造船工业的雄厚实力和创新能力。据预测,076型两栖攻击舰有望在2025年顺利下水,并在2027年正式开始服役。届时,它将成为中国海军的又一重要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普遍推测这一批次的901A型补给舰是为福建舰以及076型两栖攻击舰量身打造的。这一推测不仅揭示了中国海军在舰艇配套建设上的高瞻远瞩,也暗示着076型两栖攻击舰的数量可能远超我们所见。
关于076首舰的建造进度,公众的目光所及之处自然聚焦于那些“看得见”的进展。然而,对于076两栖攻击舰究竟会建造多少艘,以及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少艘这类“看不见”的信息,外界的好奇心和猜测却从未停止。特别是近期开源情报透露,第4艘901A综合补给舰已经顺利下水,并且还有消息指出,另一艘同类型舰艇正在船坞中进行装配,这一消息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期待值和关注度。
尽管目前开源情报所披露的076两栖攻击舰数量仅有一艘,且这艘舰船正在船坞中紧张有序地进行装配工作,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造船业与美国有着显著的不同。不同于美国造船业仍坚持在船坞中铺设龙骨、逐层搭建船体的传统“塔式建造法”,中国造船业早已广泛采用先进的“总段建造法”。在这种建造模式下,舰船的各个部分如同预制的积木,在工厂内部先行完成装配,随后再被运送到船坞进行最后的组装。
这种建造方法不仅显著缩短了大型舰船的船坞装配周期,从过去的4-5年缩短到了3年甚至2年以内,从而大大提高了舰船的建造效率。而且,从保密性的角度看,由于总段结构在交付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厂家的仓库中存放,外界很难通过卫星等手段窥探到其建造进度。这意味着,当这些总段结构被运送到船坞开始装配时,外界往往只能看到最后的装配阶段,对于之前的建造过程则一无所知。这样的技术革新不仅展示了中国造船业的雄厚实力,也为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第4艘901型综合补给舰的下水,以及第5艘正在船坞装配的消息传出,全球众多开源情报机构开始聚焦这一看似低调却至关重要的舰船。901型综合补给舰,以其超过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和领先全球的技术水平,已然成为我军远洋舰队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想象一下,一艘航母编队想要在广阔的西太平洋进行长时间的巡航,如果没有901型补给舰的随行,恐怕难以维持。作战舰艇自带的补给能力,在长时间的远洋任务面前,显得捉襟见肘。901型补给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尽管901型补给舰的能力强大,但由于其庞大的身躯和舰船安全的考量,一个航母打击群最多只能配备一艘901型补给舰。如果补给需求无法满足,我军会选择增配903型补给舰,而不是再增加一艘901。
正因如此,外界普遍认为,我军901型及其改进型901A补给舰的数量,与我军航母的数量是相对应的。当传出901型补给舰数量已增至5艘时,人们不禁好奇,这第4艘和第5艘补给舰将会为哪艘“大船”提供支援?
考虑到前两年下水的第3艘901A型补给舰很可能与福建舰搭配,再加上076两栖攻击舰这一特殊角色的出现,人们有理由相信,我军可能会为未来的076两栖打击群配备专用的901A补给舰。这也意味着,076两栖攻击舰的订单数量可能不止目前所见的1艘。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中一艘901A是用来搭配中国第4艘航母的可能性。但考虑到076和第4艘航母的建造周期,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高。根据开源情报,076的坞期可能长达12个月,虽然比075的10个月要长,但与其超过4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相比,建造速度已经相当惊人。相比之下,山东舰与福建舰的坞期分别为25和23个月。即便在第4艘航母上应用更先进的建造技术和熟练工人,其坞期也不太可能少于20个月。
再加上舾装、海试等必要流程,我们可能需要等待3、4年才能看到第4艘航母的海试。在当前第5艘901A已经在进行船坞装配的背景下,这段等待时间似乎有些漫长。因此,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为第二艘076配备901A补给舰似乎是一个更具可行性的选择。
未来福建舰航母和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加入,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同时,它也将为我国海军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使我国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