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
日本女首相突然宣布
11月20号,高市早苗在日本外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华日侨人数仅9.75万较2012年减少35%创下新低。在华日资企业也在减少,从2019年的33341家降至2022年的31060家,减少约2281家
这两组数字看着只是冷冰冰的统计,背后藏着的却是中日经贸关系的深层变化,更戳破了日本政府一边想赚中国市场红利、一边又搞政治挑衅的虚伪面目。核心论点很明确:日侨和日企数量双降,不是中国市场没吸引力了,而是日本自身的战略摇摆和外部不确定性,让他们亲手丢掉了稳定发展的机会。
先看日企的情况,2019到2022年减少的2281家只是开始,最新数据显示2023到2025这两年,日企数量还在往下走,从27968家降到了27148家。像山东这样的传统日资聚集地,两年就少了229家,上海也减了164家,跌幅着实不小。更让人在意的是投资规模,从2018年近1.9万亿日元的高峰,跌到2023年只剩6千亿日元,2024年还在继续下滑到5100亿日元,撤退的架势很明显。
有人说这是中国成本高了,确实人工、土地成本上涨是事实,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到了东南亚。但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关键的是日本政府带头搞的“不确定性”。高市早苗政府一边喊着“对华务实合作”,一边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还跟着美国搞供应链“脱钩”,推什么“中国+1”“中国+N”模式,逼着企业分散投资。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没谱的政治风险,今天签好的合作,明天可能就因为一场政治风波受影响,换谁都得谨慎。
还有些偶发事件被放大,去年苏州、深圳出现过个别针对日本国民的袭击,本来是孤立案例,却被日本媒体大肆炒作,变成了日企口中的“非经济性风险”。这种刻意制造的恐慌,让不少在华生活的日侨心里打鼓,选择回国或转到其他国家,这也是日侨人数创下新低的重要原因。要知道,2012年还有近15万日侨在华生活,如今只剩9.75万,背后是信任的流失。
但有意思的是,真正有眼光的日企根本没彻底离开。丰田没关中国主力工厂,反而砸钱在天津搞新能源研发;本田关闭旧厂的同时,在广州、武汉建了新能源专用工厂;永旺、7-Eleven这些零售品牌还在不停开新店。这说明什么?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依然是他们舍不得丢的香饽饽。那些撤走的,大多是跟不上中国市场升级步伐,又被政治风向带偏的企业。
中国现在早就不是只靠低成本吸引外资的阶段了,新能源、智能化、消费升级才是新热点。日本车企偏偏在燃油车时代的优势上恋战,没跟上中国新能源转型的节奏,市场份额被挤压,投资自然收缩。反观印度,虽然吸引了丰田、铃木扩建工厂,但那里主要生产10万卢比以下的低端车,跟中国市场的高端化、智能化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说白了只是日企的“备选方案”,而非“替代方案”。
中国市场从来都对外资敞开大门,这些年吸引的外资总额一直在增长,日企占比从以前的高位降到2023年的2.4%,只能怪他们自己没抓住机会。日侨和日企数量双降,本质是日本政治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必然结果。你不能一边拿着中国的订单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捅刀子,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高市早苗内阁# #高日早苗# #高市早苗下台# #日本早亡# #日本出口下降# #高巿早苗# #日本九位候选人# #日本女性地位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