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部门针对列车滞留三小时,男子砸窗事件,最新回应:车窗内虽然闷热,但是没有达到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最新回应
7月5日,铁路部门发表了通报,在通报中提到,因为发生事故,所以列车滞留,停车半个小时后,列车工作人员将车内能打开的80多个气窗全部打开,用来通风降温,并且将班组用的40多瓶矿泉水分发给乘客,这时的车厢内温度在31度左右,随后又协调了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还有10辆120救护车做好了应急准备。然而网友看了这个通报并不满意。
事件经过
7月2日晚上8:28左右,浙江金华境内,网友乘坐的k1373次列车,因为货车脱线,与之发生碰撞事故,而紧急停车,车厢内仅有小的窗口进行通风,而列车内有大量的乘客,再加上当天比较高的气温,车厢内通风不畅,特别的闷热,很多乘客上衣都湿透了,有不少男乘客脱了上衣,甚至有小朋友热的受不了了,都快缺氧了。

砸碎车窗
这时有乘客找列车员进行沟通,想让列车员打开车门通风,缓解车内的闷热状况,没有被允许,过了一会儿,乘客又找列车员进行第2次沟通,列车员以开门不安全为由,再一次拒绝了乘客的请求。

砸窗之后
于是一名黑衣小伙拿起了安全锤,多次打砸同一块玻璃,最终敲碎了车窗,让车内不通风的状况大大的缓解,车厢内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有人称小伙子为英雄,而列车员也在边上呼喊着不要砸不要砸,可以看出来列车员的上衣也湿透了。
直到当天晚上11:27,机车进行了更换,客运恢复了运营,此时距离发生事故已经过了大约三个小时,而砸车窗的黑衣小伙子在到达下一站后也被警方带走了。
随后舆论迅速的发酵,铁路部门道歉。7月3日上午,有记者询问派出所,派出所回应:没有对黑衣小伙拘留,批评教育后放行。
央视评论为紧急情况无奈之举
央视新闻对这个新闻事件也进行了评论,列车因为故障停运两个多小时,而且在没有空调的紧急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把乘客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所以小伙子砸窗虽然违反了规定,但是属于自救的无奈之举。
铁路部门称未达到破窗紧急程度
7月5日铁路部门发表了通报,就像如开头所说的,列车停止以后,车上的工作人员特别的上心,将车内的80个气窗都打开了,进行通风降温,而且把我们自己的矿泉水都发给了乘客,停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还对车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车厢内的温度是31度,虽然闷热,但是没有达到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还进行了呼吁,如果乘车过程中突发情况,我们会按照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的,请旅客们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配合我们做好相关的工作,不要擅做主张。
网友呼吁铁路部门领导亲身体验后再决定
网友们看了这个铁路部门的最新通报,都非常的生气,甚至呼吁铁路部门领导,设身处地的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状况,然后再做通报或者决定。
来自北京的网友说,通气窗的设计应该是按列车行走时的换气量进行设计的,而列车停止后,没有外部气流的作用,通气窗通风效果有限,不能缓解车厢内的闷热,所以铁路部门应该进行实际场景的测试,而不是在这里信口开河。如果当时车厢内不热的话,为什么乘警的衣服都湿透了?
来自湖南的网友说,很简单,找一个和当天温度差不多的时间,让铁路部门的所有领导进入车厢,关上电源,仅打开几个通气窗,让他们在里面待三个小时,如果他们觉得合适,就说明应急预案没问题;如果觉得不合适就重新修订应急预案。
来自北京的网友说,超过15分钟就有破窗的权利了,而且附上了铁路部门的管理规则,如果人有基础病的话,这么闷热的天气都会有生命危险了。

管理规则
来自广东的朋友说,我碰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列车停靠30分钟后已经大汗淋漓,好在列车员把车窗打开了。如果封闭三个小时,那么热的天,后果可想而知,建议给破窗的小伙子颁奖,处分相关的列车工作人员。
写在最后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但是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不应该是推卸责任,不应该死守规矩,而应该灵活应变,把乘客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
我看完了铁路部门的这个通报,第一反应觉得是这个通报很官方,乍一看合情合理,而且还用了多组数据表明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写通报的也是煞费苦心。但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仅仅是这几组数据就能摆脱的责任吗?
好在这次事故没有乘客出现生命危险,如果有乘客出现了生命危险,那么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背负呢?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认同铁路部门这一次的通报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