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啥?中美又坐上谈判桌了。这已经是特朗普挥舞着“对等关税”大棒以来的第三轮正经会谈了。说实话,会谈前,不少人还挺乐观,尤其是老特本人,毕竟刚跟欧盟、日本那边谈妥,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提前就放话,说“相信很快能和中国达成协议”。

结果呢?两天48小时的拉锯,就谈出了一项共识,而且还是个“续命”的共识。

中美谈了两天,达成一项共识,中方一句话定调,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这事儿得从第一天谈完说起。整整5个小时,门一开,两边代表团的人出来,脸那叫一个“冷峻”。记者们长枪短炮地围上去,想挖点料,结果呢?中方代表摆摆手,美方代表摇摇头,一句话没有,各自上车走人。这场景,你都不用是专业的分析师,光看这气氛,就知道里面肯定掰扯得不轻松,分歧小不了。

到了第二天,咱们中方代表团团长,商务部的李成钢副部长,总算开了金口。但他没开新闻发布会,没长篇大论,就对着几家媒体,说了这么一段话:“中美双方经贸团队根据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彼此关注的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根据6月5日通话共识”,啥意思?说明这两个多月,高层没再通过话,咱们谈的还是那些老问题,没啥新基础。“彼此关注的重大议题”,翻译过来就是,你关心的我不松口,我关心的你没让步,这些“重大议题”恰恰是分歧最大的地方。至于“深入、坦诚、建设性”,这基本就是外交场合的标配,意思是“我们吵得很厉害,但还保持着风度,下次有机会接着吵”。

紧接着,李部长才抛出了这次谈判唯一的“成果”:“根据中美双方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美方已暂停的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中美谈了两天,达成一项共识,中方一句话定调,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这下全明白了。谈了两天,真正的共识就这一条:把之前的“关税休战”再往后拖90天,拖到今年11月份。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特朗普想要的是一份可以拿回去炫耀的“胜利协议”,证明他的关税大棒管用。可咱们这边,似乎一点也不急。为啥?因为这场博弈,主动权的天平,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说白了,现在中美谈判桌上,摆着两样最重要的东西。美国那边,火烧眉毛地想要咱们放开稀土的出口。这玩意儿,号称“工业维生素”,没了它,美国的高精尖产业,从F-35战斗机到特斯拉电动车,甚至你早上用的电动牙刷,都得抓瞎。而咱们这边呢,想要的是美国先进制程的芯片。

这需求就不对等。咱们缺了高端芯片,国产替代可能会慢一点,一些高科技产业会承压,但不会影响到国计民生,老百姓的日子照样过。可美国要是断了稀土,那冲击的就是他整个制造业的根基,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停摆和失业。

中美谈了两天,达成一项共识,中方一句话定调,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这就是咱们的底气所在。所以你看中方的态度,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句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背后是实打实的牌。

其实,中国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个“持久战”,不是说要跟美国硬碰硬地打军事仗,是在经济、科技、国际规则等领域,进行一场长期的、全面的、比拼耐力与智慧的博弈。

美国想打“速决战”,用关税和科技封锁一举压垮我们。但中国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和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决定了我们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来应对这种冲击。

反观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看似咄咄逼人,其实内部压力巨大。关税这东西是双刃剑,伤人的同时也伤自己。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因为供应链成本上升,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新增数量远低于预期。那些曾经支持特朗普的“铁锈带”蓝领工人们,发现自己期待的制造业回流并没有发生,反而是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一直在涨。

中美谈了两天,达成一项共识,中方一句话定调,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所以,这次谈判,美方急于求成,而中方稳坐钓鱼台。这90天的延期,对谁更有利?对美国来说,是争取到了一个喘息和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特朗普或许会利用这段时间,想办法促成一次访华或者元首会晤,试图找到突破口。但对中国来说,这90天,是我们赢得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这90天里,我们的芯片国产化替代可以再往前拱一步;我们的内循环经济体系可以构建得更完善一步;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再深化一步。

中美谈了两天,达成一项共识,中方一句话定调,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说到底,中美关系已经回不到过去了。那种美国制定规则、中国被动遵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平视,是博弈,是斗智斗勇。斯德哥尔摩的这场谈判,就是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幻想可以抛弃了,准备要做好。

这个准备,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它意味着,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但同时,它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当外部压力成为常态,“修炼内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科技自主、产业链安全、国内大市场的繁荣,这些宏大的叙事,最终都会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就业岗位、一次次技术突破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企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