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
《——【·前言·】——》
1995年那个寒冷的冬夜,相声界失去了一颗最亮的星。
洛桑·尼玛,这个年仅27岁的天才相声演员,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29年来,关于他死因的各种传言从未停止,网络上更是有人指控赵本山因嫉妒而害死了洛桑。
这些谣言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也让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疑问。
如今,洛桑的师父尹博林终于开口澄清了当年的真相,他的话会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个悲剧的夜晚吗?
康定小伙的声音天赋,竟然能把人"骗"哭
洛桑的故事要从四川康定说起。
1968年,这个藏族小伙子出生在那个美丽的高原小城。
从小,洛桑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声音天赋,他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能学会大人说话的腔调,甚至连邻居家的老母鸡下蛋的声音都能学得维妙维肖。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孩子就像是个"活录音机",什么声音听一遍就能学会。
洛桑的父母看到儿子有这样的天赋,心里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孩子有特长,担心的是在那个年代,会表演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1981年,13岁的洛桑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
在北京求学的日子里,他的模仿天赋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同学们经常围着他,让他模仿老师讲课的声音,模仿食堂大妈打饭的语调。
洛桑从来不会让大家失望,他的表演总是能引起哄堂大笑。
大学毕业,洛桑顺利进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舞蹈团。
在文工团的日子里,洛桑接触到了更多的艺术形式,他的表演技巧也在不断提升。
可是命运的转折点,是在他遇到尹博林的那一天。
拜师学艺路不平,《模仿》节目差点砸了招牌
尹博林第一次见到洛桑,就被这个年轻人的天赋震惊了。
那天,洛桑随口模仿了几种动物的叫声,尹博林当场就决定要收他为徒。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师徒搭档的相声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洛桑和尹博林的合作并不顺利。
他们第一次登上《曲苑杂坛》的舞台,表演的是一个叫《模仿》的口技节目。
洛桑在台上模仿了各种声音,从火车汽笛到鸟儿啁啾,技巧确实娴熟。
可是观众的反应却很冷淡,掌声稀稀拉拉的,台下甚至有人在窃窃私语。
那次演出失败,让洛桑和尹博林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洛桑回到后台,脸色难看得要命。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走这条路。
尹博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让洛桑的才华真正发光发热。
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师徒俩决定创作一个全新的相声段子。
这个段子要充分发挥洛桑的模仿天赋,要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他的功力。
就这样,《洛桑学艺》诞生了。
一个赵本山把洛桑送上了巅峰,也埋下了祸根
《洛桑学艺》这个相声段子的创意很简单,就是洛桑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模仿各种名人的声音和表演风格。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洛桑对赵本山的模仿。
当时的赵本山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他的小品和二人转深受观众喜爱。
洛桑看了赵本山的表演录像,反复研究他的语调、动作和表情。
洛桑的模仿能力实在太强了,他不仅学会了赵本山的声音,连那种东北话的韵味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洛桑学艺》首次公演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特别是洛桑模仿赵本山的那一段,掌声经久不息。
从那天开始,洛桑一炮而红,成为了相声界的新星。
洛桑的走红速度快得连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各种演出邀请纷至沓来,电视台也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相声演员。
洛桑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模仿赵本山的视频在当时的娱乐圈广为流传。
可是成功也带来了烦恼。
有人开始说洛桑的成功完全靠模仿赵本山,没有自己的原创性。
更有甚者,开始传言赵本山对洛桑的模仿很不满,认为洛桑抢了他的风头。
这些流言蜚语在娱乐圈迅速传播,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那个要命的夜晚,两个外国人不认识他就出了大事
1995年12月2日,这个日子成为了洛桑生命中最后的句号。
那天晚上,洛桑原本约好要和父母一起吃饭,可是文工团的朋友临时邀请他参加一个聚餐活动,洛桑就改变了计划。
聚餐的地点在一家西餐厅,参加的人不多,都是文工团的同事和朋友。
洛桑当时的心情不错,和大家聊得很开心。
可是就在这时,餐厅里来了两个外国人,他们看到洛桑这桌人聊得热闹,就主动过来攀谈。
朋友们向这两个外国人介绍洛桑,说他是很有名的相声演员,在中国的电视台经常能看到他的表演。
可是这两个外国人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洛桑是谁,甚至对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也不太了解。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洛桑。
作为一个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演员,洛桑对自己的名气很有信心。
他以为自己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没想到居然有人不认识他。
这种落差让洛桑感到非常难堪,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洛桑开始喝酒,一杯接一杯。
朋友们看出了他的情绪不对,劝他不要喝太多,可是洛桑根本听不进去。
他一边喝酒一边自言自语,说什么"我在中国这么有名,为什么外国人不知道"、"我的表演那么好,为什么他们不认可"之类的话。
师父说出真相:他根本没醉,就是赌气开车回家
多年来,关于洛桑那晚是否喝醉的问题一直有争议。
有人说他喝得烂醉如泥,根本不应该开车;也有人说他其实没醉,是故意寻死。
这些说法越传越邪,甚至有人编造出洛桑是被人害死的阴谋论。
尹博林在接受采访时澄清了这个关键问题。
他说洛桑那晚确实喝了酒,可是喝得并不多,远远没有达到醉酒的程度。
洛桑的酒量其实还可以,那点酒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真正的问题是洛桑的情绪状态。
从餐厅出来的时候,洛桑还在为刚才的事情生气。
朋友们看他情绪不好,劝他不要开车,可以叫出租车或者让别人送他回家。
洛桑却坚持要自己开车,他说"我又没醉,为什么不能开车"。
尹博林回忆说,洛桑平时就是个要强的人,特别爱面子。
那晚在外国人面前丢脸,让他觉得特别憋屈。
他开车回家不是因为喝醉了神志不清,而是因为赌气,想要证明自己没事。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那晚的西三环路灯正在维修,整条路黑漆漆的。
洛桑开着车在黑暗中前行,可能因为心情不好没有注意到前方的情况。
当他发现前面停着一辆大货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刹车了。
赵本山背了29年黑锅,沉默反而加深了误会
洛桑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整个相声界都震惊了。
这么年轻的一个天才,就这样意外离世,让所有人都感到惋惜。
可是很快,各种传言就开始满天飞。
最恶毒的传言就是说赵本山害死了洛桑。
传言说赵本山看到洛桑模仿自己走红,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想办法除掉了洛桑。
这些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编造出了具体的作案过程。
面对这些指控,赵本山选择了沉默。
他没有出来澄清,也没有反驳这些传言。
赵本山的沉默让很多人觉得他是在默认,这反而加深了外界的怀疑。
尹博林说,赵本山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他觉得清者自清,不想和这些无聊的传言纠缠。
可是他没想到,沉默反而让传言越传越邪,甚至传了29年。
实际上,赵本山和洛桑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矛盾。
洛桑模仿赵本山走红,赵本山不仅没有嫉妒,反而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
在娱乐圈,被人模仿往往意味着影响力,赵本山怎么可能因此记恨洛桑呢?
洛桑去世后,赵本山还专门托人向洛桑的家人表示慰问。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因为赵本山不希望炒作,只是默默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思。
结语
洛桑的死确实是个悲剧,一个天才就这样意外离世,让人痛惜不已。
尹博林师父的澄清让我们看到了真相的样子:洛桑之死纯属意外,和任何阴谋论都没有关系。
那个夜晚,他只是一个因为自尊心受挫而情绪失控的年轻人,赌气开车回家却遭遇了不幸。
29年过去了,是时候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也是时候给赵本山一个公道了。
信息来源:
《中国相声发展史》,中国曲艺出版社
尹博林接受《艺术人生》节目专访实录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档案记录
《洛桑艺术生涯回顾》,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