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次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新一轮经贸会谈,第一天就迎来了满堂红。

这次双方谈了整整五个小时。

从下午到晚上八点,各方综合报道来看,在中美谈判的“休息时间”,记者也都是等在出口准确采访。

可是并没有等来中美任何一方的回应,两边都是谁也没停,直接快步离场。

这些举动有些微妙的意思:要么就是太累了不想回应,要么就是内容比较敏感,不宜宣扬。

谈判“中场”的时候,远在苏格兰的特朗普公开承认:中国的态度很强硬。

这句话在这个时候表达出来倒是有些敏感。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谈判时间点敏感,争的是主动权

此次会谈是第三轮。

前两轮分别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谈判议题涉及到了关税、技术限制和资源流通等相关内容。

而这次瑞典会议的时间节点也很重要。

5月份中美暂时达成的“关税休战协议”即将于8月12日到期。

如果本轮谈判没有进展,不排除美方恢复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一旦那样,全球供应链将受到新一轮冲击。

尤其是能源、稀土和芯片领域,影响尤为明显。

这对美方、对中方,乃至对全球产业链,都是高风险信号。

毕竟现在全球的矿产、芯片、原材料,哪一样离得开中国?

所以这次会谈,没有回旋空间,双方都必须争取主动。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中方底线清晰,不接受额外附加条件

美国有自己的算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说得很直白:“希望能评估协议落实情况,关键矿产必须要流通起来。”

很显然,美方关心最多的还是稀土问题。

虽然截止到现在,还没有详细的会谈通告被披露,但是按美方之前之前的态度和采访也能推测出一部分信息。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人民日报》在会谈前一天发文就亮了态度:“诚意不等于无原则的妥协,磋商有底线,合作有原则。”

外交部也重申,必须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谈。这种态度,其实就是对特朗普“交易主义”的回击。

中方在多个敏感议题上的态度一贯是极为坚定。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关税是其一。

还有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和美国关心的芬太尼。

其中,美国早前因“芬太尼原料流入”问题,要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特殊关税。

中方多次强调,这种处理方式缺乏事实依据,本质上是将国内问题外溢。

毕竟这一举动说白了,就是美国国内毒品泛滥甩锅他人。

此次谈判,我想中国也不会轻易就此让步,而是坚持基于客观、平等基础进行沟通。

换句话说,话可以谈,但红线不能碰。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特朗普试图推动中国“扩大采购”,谈判前就释放让步信号

“强硬”这两个字,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了。在他任期内,每当谈到中国不让步、不轻易被威胁时,他就会用这个词。

但这次特朗普说得更直接,还补了一句:“我们都强硬,但很快会有事发生,我乐见中国开放他们的市场。”

这话乍听像是在期待进展,实则是再次对华施压。

在这轮谈判开始前,美方已经做出一系列“让步”。

包括主动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引起外界关注。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金融时报》曾报道美国政府限制向中国出售 EDA 软件等芯片相关产品。

七月份美国商务部又宣布解除对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的对华出口限制,允许其恢复向中国供应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

相关人士称,主要目的是“避免激怒中方,为谈判创造条件”。

据港媒报道除了技术放松,美国还计划重新推动一支商业代表团访华。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重新打开中国市场。

尤其是在飞机等高端领域恢复出口合作。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已连续四个月为零

液化天然气、煤炭、原油等也处于接近“归零”状态。

这对美国能源出口打击不小,对特朗普政府也构成舆论压力。

恢复贸易,成了美方的现实选择。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美方解除多项限制,配合“营造气氛”

除了派出企业高管,美方还在制度层面进行调整。

这一波解禁措施,涵盖范围广、力度大。

据多家美媒报道,美方近期陆续恢复了对中国留学生发放签证并取消了对华乙烷、C919发动机及EDA软件的出口禁令。

出口管制的“收手”,明显是为了不激怒中方,好腾出时间来谈贸易。美国商务部还下令,近期不要轻易在中国问题上采取“过于强硬的举措”。

美国内部也在算一笔账。比如,美国原计划对“芯片”进行更强硬的限制,但是后来发现,“芯片牌”效果不明显,中国会用“稀土牌”“反击”。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特朗普“想卖的”,不止是商品,还有政治成果

美国的算盘,不只是卖出产品,更是希望形成“可宣传”的成果。这对特朗普2026年中期选举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通胀控制不力、美元政策左右为难的背景下,中美经贸缓和可成为对外政策“亮点”。

美国能源出口受阻、高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被替代,让美企施加了强烈游说压力。

而特朗普本人也清楚,当前阶段不宜再冒险挑衅中方,否则谈判破局,将严重影响国内政治氛围。

说到底,这场谈判就是两边都在抢时间,也在抢话语权,美方要在中期选举前交出成绩,特朗普更是希望对中国“硬中带谈”。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中方立场稳定,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在中美经贸相关事务中一直秉持冷静克制态度,既保持谈判诚意,又坚定捍卫自身利益,不会过度迎合或主动施压美方。

在核心议题上,中国保持节奏——不做表态、不主动宣布。

但从一系列外交、经济动作来看,中国正在调整与美国的互动边界。

例如,在稀土领域加强管理、压缩对美高端材料出口;同时加快与东盟、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布局。

这些信号表明,中国已经为多种谈判结果准备好应对选项。无论谈判进展如何,都不会在关键资源和技术领域被动。

这也是美方“话术柔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朗普知道,中方现在手里的牌并不少。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双方互有顾虑,达成协议仍需拉锯

虽然目前中美都在避免矛盾激化,但谈判想要立即出成果仍不现实。

毕竟,核心分歧尚未消除,政策节奏也存在重大差异。

有媒体预测,最可能的结果是:延长当前“休战协议”

双方继续谈,但暂不加征新关税,以“冻结态势”换取稳定预期。

这对市场、对企业来说,已经是相对积极的结果。

至少可以暂时止损,避免不确定性继续扩大。

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小时,特朗普承认:中国态度很强硬

但真正的难点还在于——中方能否接受美方附加的采购条件?美方又是否愿意继续“让步”?

这些问题不解决,所谓协议就只能是阶段性止血,远谈不上终局解决。

目前看来,这次谈判很难立刻出成果。

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中美吵归吵,真的打起来,谁都不好过。

眼下,第一天会谈已经结束,按照相关安排,第二天谈判将继续进行下去,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