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数字化课堂教学。图/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方网站

文 | 夏研

为加强学风建设,不少大学课堂禁用了手机;如今,则有大学更进一步,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都给禁了。

据报道,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于日前发布了《关于课堂禁止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规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电子产品。如有违反,任课教师有权制止,并当场收缴,学期结束放假时方才返还。消息一出,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一般来说,课堂严禁使用电子产品常发生于中小学,这次却是在大学课堂,因此受到格外关注。根据校方说法,这主要是为“加强学风建设,消除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课堂的不良影响,保持课堂清静,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等。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大学生能够专心听讲。

这样的初衷,当然不难理解。2020年,教育部也曾表态要彻底扭转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2023年底,长沙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多所大学,都表态要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前排入座率”,要求课堂上不玩手机等电子设备。

可见,从相关部门到各个院校,都有某种学风焦虑,都希望能够整顿学习态度。但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这样,将电子设备一刀切禁用,难免让人有点恍惚:如今,电子设备已经是学习的基础工具,课堂上完全不让用,是否有点与时代脱节了?

事实上,从相关消息的评论区就能发现,不少大学生带平板、电脑等进课堂,也是用来记笔记、拍摄PPT、查单词、跑代码等,这些都可以大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今一刀切禁止,全都回到手书笔记时代,是否也有因噎废食之嫌?毕竟,大学生要开小差,办法也太多了,带一本漫画、杂志就可以。但认真学习的大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可以让学习更加高效的工具。

南开大学大学生在研讨型智慧教室内交流。图/新华社

相比中小学,大学的学习是更加复杂、多元的。与中小学的知识填充不同,大学学习需要更多的启发、讨论、资料查阅,这些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帮助。将电子产品堵在课堂之外,或许也堵上了大学课堂进行多元尝试的可能。

近些年,关于电子产品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也不乏辩证讨论。毋庸讳言,电子产品比书本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会导致自制力不佳的学生听讲不专心;但另一方面,电子产品又能极大拓展教育视野,让课堂教学呈现更加丰富的面貌。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很多地方也开始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办法。有大学的思政课借助了VR技术制作,有大学把工业机器人装备通过数字化建模方式部署到智能教学平台上,还有大学把企业数字化技术转化为实训内容、打造仿真的教学环境……

这些教学实践,就很难完全拒绝电子产品。同时也可以看出,电子产品关键不是用不用,而是怎么用的问题。如何让其更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而不是和课堂学习相冲突,才应该是大学探索的方向。

在此数字化大背景下,大学完全禁止课堂使用电子产品,不仅背离了时代趋势,对学生来说,恐怕也不是一个好示范。

既然都是大学生了,理当被大学视作一个对自己负责、有着完整自我意识的成人,而不是还将他们固定在一个“读不完的中学”里。

可以说,大学应当告诉大学生如何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去探索前沿知识世界;而教会大学生如何在数字时代自处,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让技术帮助学习,也是当代大学职责所在。

至于课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这项政策最后效果如何,学校也不妨仔细评估,看看对课堂纪律、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究竟几何,依据实际情况再行调整。无论如何,一个备受争议的规定,也应当多听一些意见、多考察一下实际效果。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