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79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58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前阵子天气转凉,她开始打喷嚏、流鼻涕,以为是小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可两天后,咳嗽加重,嗓子疼得说话都困难,夜里还开始发烧。她试着吃了点感冒药,但一点不见好,最后去医院一查——病毒性感冒已经发展成了肺炎。
医生说得很直白:“这种感冒多数是寒包火,早期用对药,也就几天的事。可要是扛着不治,炎症往下走,一不小心就成肺炎了。”
可很多人对“寒包火”一知半解,甚至连病毒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都没弄清楚。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讲清楚:病毒性感冒到底怎么回事?寒包火是啥?中成药怎么用才有效?
病毒性感冒,其实不简单
感冒分为两种: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前者多由鼻病毒引起,症状较轻,通常不发烧;而后者,常由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发病急、症状重、传染强。
病毒性感冒的典型特点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咽喉肿痛、干咳。很多人以为这些是“上火了”,就一味吃清热药,却不知道,病毒性感冒的背后,往往是“寒包火”。
什么是“寒包火”?不是中医说说而已
“寒包火”是中医中的一个辨证概念,意思是身体表面有寒邪,内里却有郁火。用大白话说,就是外面凉,里面热。
举个例子:你穿得少,被风一吹,寒气从皮肤钻进来,但你平时爱吃辣、熬夜、情绪急躁,体内早已经积了一把火。寒气一进来,就像盖上了锅盖,火出不去,反而越烧越旺。
这时候你要是只吃清热药,寒气还在,火也压不下去;吃发汗药,又容易助火上炎。一不小心,感冒症状反而加重,甚至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真正对症的,是解表清里兼顾的中成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寒包火”型感冒,自然得用能同时解表散寒、清里热的药。中成药中,像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都是有此功效的代表。
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它是多个经典方组合而成,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宣肺透表。国家药监局也明确指出,连花清瘟对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对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均有抑制活性。
当然,药不能乱吃。要根据症状选药,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鼻塞流涕、舌红苔黄等表现时,才考虑寒包火。
为什么一个小感冒,会拖成肺炎?
原因有三:
第一,误判病情。很多人把病毒性感冒当做普通感冒,认为“多喝水、多休息就好”,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第二,乱吃药。有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殊不知病毒性感冒根本不是细菌引起的,吃再多抗生素也无济于事,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
第三,硬扛。不少人带病上班,熬夜加班,免疫力大幅下降,病毒趁虚而入,炎症一路从咽喉蔓延到支气管、肺部,最终发展成肺炎。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感治疗指南》数据显示,40%以上的成人病毒性感冒病例中,因未及时干预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不乏转为病毒性肺炎的情况。
生活中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寒包火”?
不是所有感冒都是寒包火,但如果你出现以下几个表现,高度怀疑就是它:
一开始怕冷、打喷嚏,之后突然高烧;
咳嗽剧烈,痰黏黄且不易咳出;
嗓子痛、口干口苦、舌苔黄厚;
用退烧药后退得快,但一停又烧;
吃了清热药反而咳嗽加重。
如果有多个症状同时出现,建议尽快就医,遵医嘱用药,不要硬抗。
感冒别“硬扛”,真正的康复从调理开始
对于“寒包火”型感冒,除了规范用药,生活调理也很重要:
保暖第一位。不要因为发烧就穿得少,寒气会加重病情;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建议多喝姜红糖水、淡盐水;
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
适当发汗。感冒初期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外邪排出;
注意隔离。病毒性感冒传染性强,戴口罩、勤洗手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的话
很多看似“小病”的感冒,其实潜藏着“大问题”。“寒包火”不是玄学,而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病理状态。早期识别、对症用药,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不要再轻视病毒性感冒,更不要再用“多喝热水”来敷衍自己。一个中成药能解决的事,别拖成肺炎才后悔。
资料来源:
①.《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2020.
②.李宁, 刘婧. 连花清瘟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③.陈建军. 中医“寒包火”理论在感冒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