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以军在杰宁向外交使团开火有何动机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2025年5月21日,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城市杰宁的难民营入口处,发生了一起惨案——以色列在杰宁向外交使团开火。该行为本质上是其军事霸权逻辑与殖民心态的集中爆发。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实则暗藏三重精心算计的战略动机:
一、以暴力威慑阻挠国际监督,掩盖战争罪行
此次外交使团的考察目标直指杰宁难民营的人道主义危机,而以色列长期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实施的“无差别轰炸”早已积累大量战争罪证据。当30余国代表试图用镜头记录下以军“铁墙行动”对平民的摧残时,以色列选择用子弹封锁真相——现场视频清晰显示,代表团车辆悬挂外交牌照、全程未越界,却在73米距离内遭实弹扫射。这种精准的暴力威慑,实质是以“未授权区域”的模糊界定为借口,系统性否定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权状况的监督权。
更值得警惕的是,以色列正将杰宁塑造为“外交真空地带”。自2024年以来,以军在此发动超50次军事行动,将其划为“活跃战区”,试图通过武力恐吓使国际社会对当地人道灾难视而不见。这种操作与2022年枪杀记者希琳·阿布·阿克勒的事件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制造“调查禁区”来掩盖其系统性侵犯人权的行径。
二、借军事冒险转移国内矛盾,巩固极右翼政权
内塔尼亚胡政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执政危机:司法改革引发的社会分裂尚未平息,安全总局局长遭非法罢免的丑闻又使政府公信力暴跌。为维系依赖极右翼政党的执政联盟,以色列选择以“外部威胁”转移国内矛盾——就在外交使团遇袭的同一天,以军对加沙发动空袭造成82人死亡,其中包括1岁婴儿。这种“战争动员”策略在以色列社会获得惊人支持:民调显示,90%的以色列人支持对巴勒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即便这意味着加沙47万人面临饥荒。
更深刻的动因在于,极右翼势力正推动“大以色列计划”。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计划吞并约旦河西岸,更在加沙推行“清空计划”,试图通过军事占领彻底剥夺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此次枪击外交使团,正是这种殖民心态的极端体现——以色列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的人道援助视为“敌对行为”,将外交人员的合法行动等同于“威胁”,其终极目标是将约旦河西岸彻底纳入军事控制。
三、试探国际社会底线,测试“特殊关系”抗压强度
以色列的暴力行径始终建立在对“美国庇护”的误判之上。从1967年袭击美国“自由号”侦察船导致34名美军死亡却免于追责,到此次枪击事件中美国罕见沉默,以色列似乎认定“无论如何挑衅,美国都不会实质性施压”。这种误判在欧盟近期的软弱反应中进一步强化——尽管欧盟宣布审查《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但17国仅以人权条款施压,其制裁力度远不及英国暂停自贸谈判的强硬。
以色列的“火力试探”更暴露其对国际法的系统性蔑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明确规定外交人员不可侵犯权,但以军却在73米距离内连续发射7发实弹,这种精准的暴力威慑显然经过战术设计。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外交部自己都承认,与欧洲的关系已跌至历史最低点,但其仍选择在此时挑衅20余国外交使团,凸显其“军事特权高于一切”的傲慢。
结语:枪声击碎的不仅是外交豁免,更是和平希望
当以军枪口对准悬挂外交牌照的车队时,击碎的不仅是《维也纳公约》的神圣性,更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尚存的最后一丝信任。这种“军事冒险-国际谴责-继续挑衅”的恶性循环,正在将中东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若国际社会不能以切实行动终结以色列的“豁免权幻觉”,杰宁的枪声或将成为点燃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而以色列终将发现,用子弹堆砌的“安全堡垒”,永远无法替代以平等对话构建的持久和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