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给他归个地方吧,我们家人,从来不为留名”,2022年,西安事变纪念馆收到三件特殊物品,一本英文传记《GeneralYang》、一本剪报册、一张深红皮壳的干部证

这些物件所属之人,分别来自杨虎城家族连续三代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豪杰先烈们传承下来的血脉,终归选择了平静与淡然?烈火淬炼出钢铁,灾难造就出传奇,这个家族历经起伏,说不定就是中国近现代史里那小小的一部分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杨虎城正值壮年,四处奔波为国事操劳,顾不上七个尚且年幼的子女。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谁能想到,这位征战沙场疆场的将领,最后在一九四九年在重庆被秘密处决

那会儿他的大儿子杨拯民已在太原工作,头上绑着一块写着“父仇难尽述”的白布隐隐能看出一股悲愤的气息,从这个时候起,命运的轨迹渐渐有了改变,杨氏家族后人的故事,也在动荡不安的时局里缓缓拉开帷幕。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杨拯民1922年出生,十岁时被送到延安保育院,1937年的时候,形势不稳定了,全家被监视,从那之后他十五岁起就跟着母亲到处流浪,在西安、成都、重庆等地跑来跑去。

1942年,杨拯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父亲还关在重庆,初夏家人收到杨虎城悄悄传出的一封信:“我尚安,盼保重”。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年轻的杨拯民没掉眼泪,直接自己要求去参军,随后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杨拯民就踏入了政坛,担任起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职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全省地矿局系统的改革工作中,并且积极主动地带头创办了关中化肥企业以及汉中天然气项目。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他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张父亲杨虎城将军穿着军装、皮鞋的照片,照片中他父亲的神情既庄重又威武,“我做过很多事情,但没有一件像他在世时所做的那样珍贵”,他说这话时,语气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意与感叹。

之后他担任天津副市长以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一职,一九九四年退休,档案显示,他曾委婉地回绝过副省级职位调动请求,缘由就是“父亲未安葬,不愿过度抬高”。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1998年,杨拯民在北京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悼词仅有十六字:“继父之志,循吏一生,温和正直,处事干净”。

杨虎城将军的闺女杨拯坤,也有着属于她自己那一番独特经历,她小时候住西安“新城军营”,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就被偷偷送进延安,接着又到了甘肃武都。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1940年以化名在重庆上学,母亲谢葆真安排她学英文,说“以后总要派得上用场”。彼时她不知道,父亲已被单独关押,每日只能见一小时阳光。

1949年以后,杨拯坤进北京市政府工作,从共青团组织到市文教局再到旅游局,当过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还有党委书记。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1985年,她带着团队去日本大阪签旅游合作备忘录,是北京派出首批交流代表团成员之一

杨拯坤一生未嫁与人,就跟她母亲一块儿过日子,照顾着弟弟妹妹,到了1994年的时候离世,骨灰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那碑文写着“革命之家,律己终生”。

杨虎城最小的女儿杨拯美1932年出生,八岁时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摸着我的头,说要出去谈事,我说你快回来”,多年后她在采访中回忆道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杨拯美早年于甘肃工作履职,担任着甘肃省统计局副局长还有省政协秘书长一职,参与组织西北人口普查;打从1993年起,连续两届当上全国政协委员,还当过全国妇联执委。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她在一场工作会议上说:“干部得遵守规矩,光靠讲感情可解决不了问题,”此句话被媒体大量引用,之后她跟西北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成了夫妻,现今两个孩子都在国内发展。

2018年去世前,她嘱咐长子将一枚杨虎城留存的纪念章送入西安事变纪念馆。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杨拯民的儿子杨瀚,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而且是在北京长大的;杨拯民管得那叫一个严,压根儿就不让他跟外头说自己是“将军之后”,甚至还拿他母亲的姓去学校登记。

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杨瀚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去学法语;毕业之后,被分到新华社外文编辑部去翻译非洲的资讯;后来又调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己自费去加拿大留学,在蒙特利尔大学研习传播学,接着搬到多伦多,在那儿的一家出版社上班,主要负责汉语翻译工作。

杨瀚在海外做了三件事:写了一本关于祖父的英文传记《GeneralYang》,使用了家藏资料,包括谢葆真的手写信、父亲杨拯民的讲稿

二零零四年,以杨虎城烈士之孙身份参加温哥华纪念抗战活动,穿着中山装朗诵祖父《致谢葆真绝笔信》,还帮海外几所高校建中国现代史档案资料馆。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杨瀚一直没回国去任职,也没公开去申请烈属待遇,在加拿大生活颇为朴素,时不时回北京就和亲属见见面之类的,还回绝去接受媒体采访。

杨氏家族从杨虎城那个时期开始,到杨拯民,杨拯坤、杨拯美,一直再到杨瀚,一共经历了历史上三次重大打击:1936年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囚禁;1949年家属遭到大规模清洗;以及“文革”期间子女也受到了牵连。

每次风暴,有人挺身而出,有人选择退让,家族既未全碎,也未一帆风顺。

杨虎城后人今何在:长子省委书记,女儿厅级干部,孙子移民加拿大

“杨家后代没做出特别轰动出彩的事”,这话没错,他们就像偏安一隅的小灯泡,不张扬却始终发光。

如今杨家后人多在普通岗位工作生活:有在银行任管理职务的,有在高校任教的,孙辈中有搞学术研究的,有做设计的,也有经商的。

只有在特定纪念日的时候,有人写祭文才会偶尔提到他们名字,引起短暂关注后又没声息了。

杨虎城一辈子赤胆忠心,后代也是一代一代自己努力求上进,他们不炫耀,不自夸不吃苦喊累,不靠先辈功劳,也不抹杀历史记忆,可能就是这种坚毅和平静,才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