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开罗5月18日电 中国的白鹤梁记录了长江涪陵段千余年间的枯水水文,指导农业生产;埃及的尼罗尺用于测量尼罗河汛期水位,几千年来被用来预测年度农业收成。相隔万里,同为大河文明水文遗产,白鹤梁和尼罗尺展现了古人水位测量智慧。

  2023年10月13日,游客在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水下参观廊道内通过观景窗拍摄保护罩内的白鹤梁题刻。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白鹤梁原是重庆涪陵北部的长江中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昔日白鹤翔集而得名。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永远沉入江底。如今,乘长90余米的电梯而下,游客便可到达长江水下约40米的水下博物馆参观廊道,观赏静卧水中的白鹤梁。

  据统计,梁上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108段。

  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古时,白鹤梁“以石梁中间的一双石鱼为基准,记录着长江枯水期水位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每当江水枯落,石鱼出水,古人便知道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来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

  这种通过鱼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江水枯落程度的方式,与现代水文站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不谋而合。白鹤梁的科学价值也因此被世界公认,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cff594b11d65d7df.jpg">
  这是长江水下40米深处,利用“无压容器”原理原址原貌原环境保护的白鹤梁题刻(2021年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埃及的水位测量智慧同样令人折服。早在公元前,埃及人就发明了一种测量尼罗河水位的标尺——尼罗尺。尼罗尺位于埃及开罗的罗达岛上,现存形式主要包含垂直柱、河岸阶梯、涵洞深井等。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告诉记者,尼罗尺主要测量“每年洪水期间的尼罗河水位”。

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d985f8344cdf1fdc.jpg">
  这是5月15日在埃及开罗拍摄的罗达岛尼罗尺的底部。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有资料显示,当尼罗河水不足12臂尺(1臂尺长度约为半米)时,意味着国家将会经历严重饥荒。超过18臂尺时,代表着将要出现洪灾。

  孙华指出,长江和尼罗河“都是大河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纽带,都孕育了古代农业文明”,而白鹤梁和尼罗尺都是位于世界大河上的水文遗产,两者都以水文变化揭示两地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变化。

  “两处遗址虽相隔万里,但功能却非常相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说,“白鹤梁是长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埃及的尼罗尺同样是世界水文遗产的典型代表。”

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14fa73011a62fb3a.jpg">
  这是5月15日在埃及开罗拍摄的建在罗达岛尼罗尺之上的外部建筑。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白鹤梁与尼罗尺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艳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水文遗产,并把它们展示好,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先人们的智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目前,中埃相关方面正着手白鹤梁题刻与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5月16日,重庆联合申遗工作代表团来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埃中友好协会、开罗大学等部门和机构的专家就联合申遗展开深入讨论。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人力资源及培训事务助理、水下考古专家艾哈迈德·雷赫玛说,埃方非常重视与中方推进联合申遗,无论是白鹤梁题刻,还是罗达岛尼罗尺,“它们都属于整个世界”。(记者:李富玉、董修竹、姚兵、赵小帅;剪辑:王玉珏;编辑:陈丹、徐晓蕾、孙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