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同志(前排右五)在开封市尉氏县合影工作照。 图片由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提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时运斌 李瑞朝 李成立 陈天琦 李含笑
“这不是焦裕禄书记吗!这张照片现在在哪里?”当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馆长赵莉看到一位参观者手机里保存的一张合影照片时,非常激动,“这张照片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2024年2月6日下午,离龙年春节还有3天,家住尉氏县小陈乡史庄村的王汴梁来到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参观,在看到焦裕禄书记在尉氏工作的历史资料时,忽然想到,自己手机里一张合影照片上也有焦书记,就赶忙拿给展览馆馆长赵莉看。
5月7日,记者在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看到了这张照片,并采访了照片的提供者王汴梁。
“照片里第二排从右往左数第八个人,是我爱人的爷爷史紫鹏老先生。”王汴梁说,“这张照片在我爱人的弟弟史海伟家放着。我爱人的哥哥史海立年轻时一直跟着爷爷学医。”
“我爷爷还在医院上班的时候,照片一直在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他经常和我们讲这件事。”在开封市中医院工作的史海立对这张照片非常熟悉,“这是焦裕禄同志主持召开尉氏县名老中医带徒工作会议时拍的,有县委、县科协的同志以及不少名老中医参会,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科研问题,二是发展传承中医文化,三是安排中医带徒工作。爷爷退休后将照片带回老家,去世后家人将其妥善收藏,去年我们在翻修整理老宅时又找了出来。”
“看到照片上有焦裕禄书记,我们知道很珍贵,但没想到这是他在尉氏留下的唯一的工作照。”史紫鹏先生的孙子史海伟说,“县史志研究室和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的同志过来了解情况,我们当时就决定把照片捐给展览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焦书记为尉氏操劳的身影。”
通过三人的描述,这张尘封62年的老照片和它背后的故事逐渐清晰。
照片拍摄于1962年9月,是一张黑白合影,距今已62年。照片中共有29人,除了焦裕禄和4名县里相关负责同志、3名儿童,还有当时尉氏县知名老中医及其徒弟。焦裕禄蹲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第二排的凳子则让给了几位年岁较长的老中医。当时焦裕禄刚刚过完40岁生日,他手拿文稿,目光沉稳坚毅,显得严肃而干练。
在那个时期,为落实党中央“必须把中医重视起来”的指示精神,刚返回尉氏工作3个月,任县委副书记并分管卫生工作的焦裕禄,主持召开了尉氏县名老中医带徒工作会议。会后,一直不爱拍照的焦裕禄,难得和与会人员一起,在县委大院(现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焦裕禄不爱拍照,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在兰考留下的4张照片,有3张都是工作人员趁他不注意时拍摄的。这个扎根在田间地头,挺膺在危难关头,把人民群众时时挂在心头的县委书记,却唯独不爱把自己放进镜头。
“我们一直在收集焦裕禄在尉氏有关的文献资料,这张照片是焦裕禄在尉氏县前后6年工作期间,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张工作照。”尉氏县史志研究室主任张建营说,“在尉氏县工作的6年,可以说是焦裕禄生活最艰苦、工作最危险、经历最丰富的时期。”
张建营介绍,1949年,焦裕禄从彭店区支前大队队长调任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为了彻底肃清大营的匪患,焦裕禄领导开展了剿匪反霸斗争,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除了匪患,还要治沙。大营区也是有名的穷沙窝,“风起黄沙飞,地薄苗不长”。老百姓的困苦生活,焦裕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村入户,访贫问穷,深入调查后总结出“植树防沙、压柳固沙”“以林促农、以农养林”的科学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大营区积累的这些防风治沙经验,为后来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为了寻找焦裕禄同志在尉氏工作的史料,张建营曾根据焦裕禄同志的经历辗转多地寻访,发现了不少文字资料,可唯独没有在尉氏工作时的照片。“去北京找过,也去上海、重庆找过,郑州更是去过好几次,能找的都找了,就是没找到在尉氏的照片。这张照片的发现,弥补了这么多年心中的遗憾。”
目前,在众多热心人士帮助下,照片上除焦裕禄之外的28人中,已寻访到6人的后代,其余22人包括3名儿童都还在继续寻访中。让我们期待更多关于焦裕禄、关于焦裕禄和尉氏的故事被发掘出来。
62年过去,焦裕禄当年在尉氏县委办公的旧址已改建成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聆听焦裕禄在尉氏的奋斗历程和初心故事。光影流转间,展览馆正中的那张合影照片里,那个高大的身影仿佛正缓缓走出,走向藤椅,俯坐在办公桌前,继续抒写着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与热爱的心声。
什么是一个人的永生?就是人民永远记得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