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拯救了大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自从上台后就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大明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不论在哪个朝代,对国家有利的改革,势必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

而张居正之所以能将改革进行得如此顺利,就在于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对于小人也有独特的见解。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居正效仿了韩信的“问路斩樵”。

一、不拘小节用宦官

问路斩樵,讲的是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在道路不明时遇到一位樵夫,向他询问了方向后,韩信担心樵夫将自己的消息泄露,便将樵夫斩杀。

在我们看来,韩信这一行为无异于恩将仇报。

可在张居正看来,如果韩信没有杀掉樵夫,或许自己的行踪真的会暴露。

所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有的时候就不应该在意太多骂名,也不要总是心慈手软,而是应该想办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在张居正的辉煌官场中,为他提供最大助力的人,就是大多数人口中的小人──宦官冯保。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设置了儒臣集团和宦官集团。

由皇上作为主导者,促使这两个集团相互斗争,避免一家独大的同时,让这两个集团形成一种平衡。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即便有皇权偏弱或其中一方得势的情况下,也都因为有另一集团的抵制无法肆意妄为。

而本来属于儒臣集团的张居正,却开启了与宦官合作的先河。

宦官冯保一直照顾万历皇帝的起居,深受皇太后的信任,又是东厂和司礼监的掌权者,把持着内阁票拟的全过程。

如果能获得冯保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掌握宦官集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决定。

张居正与冯保的第一次合作,就扳倒了当时内阁首辅高拱。

穆宗去世时,将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并列为顾命大臣,希望三人能协力辅佐幼主。

可高拱骨子里就瞧不起宦官,而冯保又是一个阴险狡诈、结党营私的小人,因此联合了同僚攻击冯保,企图将司礼监收回内阁,改变宦官参政的局面。

此时的张居正是内阁次辅,不论哪一方获得张居正的支持,都能极大程度上提高获胜的概率。

令人没想到的是,同为儒官集团的张居正,竟然没帮助高拱,反而与冯保联合起来,给高拱下了一个圈套。

在张居正的提醒下,冯保抓住高拱在穆宗去世时说的“十岁太子,怎么能治天下!”中的疏漏。

他便告知皇贵妃李氏和陈皇后,并将那句话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还宣称高拱谋拥立藩王。

最终,高拱回到了原籍。

另一位内阁大臣高仪,被高拱的下场吓得吐血而亡,内阁中穆宗留下的顾命大臣,只剩张居正一人,内阁首辅的位子也非张居正莫属。

不过张居正走上高位,目的并不是争权夺利,而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二、明哲保身与明辨是非

张居正是远近闻名的神童,科举之路也相对顺遂,很快便步入仕途。

张居正刚进入翰林院时,内阁的夏言和严嵩正在争当首辅,结果夏言失败,严嵩当上内阁首辅。

而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张居正对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阐述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无果后,张居正除了例行章奏以外,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1554年张居正告病回乡,在那三年里,张居正看透了百姓疾苦,也看到了明朝的弊病,下定决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也让明朝焕发生机。

这时的张居正也明白过来,只有保存好自己的实力,争取爬到更高的官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再次返回朝堂后,张居正开始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即内心要意志坚定,外在却不与人争锋,“浑迹”于庸庸众人之中。

在内阁斗争最厉害时,三位大臣曾大打出手,可张居正却没有一位敌人。

虽然懂得了明哲保身,但张居正的本意是做有利国家、有利百姓的事,而不是为了职位一味退让。

所以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张居正会选择圆滑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高拱手下担任次辅时,张居正深知高拱的强势和傲慢,一直避开他的锋芒,支持他的一贯主张。

可当面临劳民伤财胶莱新河的问题时,张居正一改往日的沉默,极力反对开凿胶莱新河,避免造成河床堵塞。

为了让高拱同意自己的观点,张居正专门派高拱一派的人前往实地考察,结果与张居正汇报的情况一样。

有了心腹的考察,高拱终于相信张居正并不是有意针对,最终放弃了自己开凿胶莱新河的方案。

此外张居正明白,不论朝臣如何努力,都无法肃清宦官制度。

而宦官又是最容易受到皇帝信任的群体,还能参与和把持票拟,使得“相权”游离于司礼监和内阁。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儒官与宦官达到某种程度上的配合。

大宦官冯保虽然有许多缺点,但识大体懂进退,这样一来,冯保就成了张居正的最佳合作人选。

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对宦官集团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进一步获得宦官集团的尊重,不仅成功获得皇帝的信任,连慈圣太后都对张居正信任有加。

可以说正是因为张居正不在乎外在名誉,别具一格地与“小人”冯保合作,最终彻底掌控了朝堂,这才奠定张居正改革成功的基础。

三、大刀阔斧地改革

明朝中期的皇帝,许多都沉浸于穷奢极欲的生活,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朝廷上宦官当政、阁臣内斗、军队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等到张居正终于独揽大权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改革,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以《论时政疏》和《陈六事疏》为总纲。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以考成法为核心,加强各官员的责任,裁剪冗杂机构。

改革规定,以六科督促六部,再以六部督促其他部门及地方,最后由六科掌握各级官吏的情况,进而形成完整的官吏考成系统。

与此同时,对于皇帝要批阅的奏折应由六部及都察院转发给各职能部门。

但要分清轻重缓急,并编造一式三本簿,一本留底,一本送六科备案,一本交由内阁审核。

这样一来,从内阁到六科再到六部及各衙门,都能了解处理的详细工作。

考成法推行后,效率果然大大提高,远在万里的地方也能精准执行朝廷的政策,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也能及时调整。

比如万历六年,28名官员因未完成收缴钱粮的任务,被处以不同程度的惩罚,其中未完成7分者,被降职二级,未完成一半者,被罚俸一年。

从万历八年十一月,到万历九年七月,张居正裁剪的冗员高达595人,可见改革力度之大。

明朝的贪官污吏更无所遁形,受到了张居正的严厉打击。

也正是因为考成法的推动,使得内阁权力极大程度提高,进而为其他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除了政治改革外,财政改革同样是张居正的重点工作,也是触及利益最大的改革。

张居正重新清丈全国田粮,使得地主阶级及各贵族兼并的土地无所遁形,增加了全国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为了清丈工作不出现任何闪失,张居正先在福建试行后,才向全国推进。

清丈工作如火如荼之时,张居正又大力推荐一条鞭法,重新构建财政体系。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一个县所需要承担差役(力差和银差)集中到一起,再摊派到丁粮当中,随同赋税缴纳。

除此之外,张居正还积极处理朝廷与北方的边疆问题,经过几次战役的胜利后,与土蛮达成合作,极大程度上减轻了边疆压力。

对于边防要害的将领,张居正同样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派出专人前往调查,确保边塞安全。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暂时挽救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到万历十年,“府库充溢”,“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张居正改革的成功,除了上文提到的掌控朝堂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对人才的启用。

四、用人之道

有了皇帝及各朝臣的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就有了实施的基础,但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还要有专门的官员去实施这些政策。

为了培养得力人才,张居正着重于官员的能力,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著名军事家戚继光,就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将领。

戚继光凭借着独特的能力,以及远大的抱负,成为明朝著名将领。当张居正进行强军和国防改革时,戚继光便成为张居正最倚重的将领。

戚继光镇守边疆重镇时,虽然立下许多战功,但却因为不擅长应酬产生许多误会,也得罪了许多官员。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居正二话不说为其免除后顾之忧,还配备了交好的将领共同守卫。

另外张居正对于曾经的对手高拱的学生,同样敢于重用。

高拱的学生张佳胤担任应天府巡抚时,正好赶上高拱下台。而他手头正在处理的案子,就是张居正老师徐阶的儿子侵占田地一案。

如果不秉公执法,张佳胤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秉公执法,就注定会得罪徐阶,而徐阶又是张居正的老师,如今张居正风头正盛,很可能对自己下手。

无奈之下,张佳胤直接递交辞呈,收拾好行李打算回归故里。

没想到张居正竟然对敌人的学生加以挽留,而且亲自写信给张佳胤,言明自己早就欣赏他的才华,希望他能继续为官,公正处理这起案件。

另一边,张居正督促自己的老师规范儿子的行为,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在张居正的请求下,张佳胤不再提出辞职,并公正处理了徐阶儿子的案件。

对于高拱的学生,张居正都大肆任用,对于其他人才更没有太多约束。只要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只要能帮助自己的人才,张居正都愿意为其搭建平台。

即便有些官员并不完美,有些人甚至做了一些错事。但只要没触及到底线,张居正都愿意给予机会。

结语

看透官场后明哲保身,不顾骂名也不顾他人的看法,与文人所不齿的宦官合作,最终成为内阁首辅,进而获得了皇帝的支持,拥有了改革的基础。

凭借着自己对百姓和明朝弊病的了解,张居正执行自己指定的改革措施,最终使明朝迈入新台阶。

可以说正是领悟了问路斩樵的内涵,才使得张居正放下对自己的桎梏,也放下外界对其他人的固有印象,最终凭借着独特的用人之道走向成功。

不可否认的是,人无完人,随着权势的增加,张居正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一些恶习,但张居正为明朝做出的贡献,仍旧不可磨灭。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太岳相公张居正》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再论张居正与宦官冯保的联合》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居正是什么样的改革家》文化纵横

《张居正用人“六原则”》党员干部之友

《张居正用人的思想原则和艺术》中国领导科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