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和史思明,差点毁掉大唐江山,最后却死在2个小人物手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句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用人失误,导致心怀叵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悍然起兵造反,狠狠地给以唐朝江山致命一击。自此之后,曾繁荣昌盛无与伦比的

杜甫《八阵图》:借古怀今,渗透“伤己垂暮无成”抑郁情怀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为唐代爱国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杜甫在中国古代古典诗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被后世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同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众所周知杜甫是一名爱国诗人,多数作品都是抒发了对祖国

幽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为啥在历史上总成为反中原政权的基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展现着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盛世不再繁华,安禄山当年赖以起家的地方就包括幽州的地盘,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成为进攻中原政权的基地,历史上还不止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你知道为啥

十八万将士阵亡,哥舒翰有勇无谋,安史之乱中唐军最大败笔

灵宝之战,18万唐军全军覆没,放整个中国战争史上也少见这种程度的惨败。这仗哥舒翰是首责,身为主帅,提前远离自己的队伍到北岸,这对于军心就是最大的打击。前军遭遇伏击被吃掉,哥舒翰竟然不在后军军中,无法及时稳定军心,军心稳定不难,主要是两点,1是下命令后军立刻停

唐朝号称盛唐,为何都城被攻破6次,皇帝逃亡9次?

不同的朝代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定论,但是唐朝大约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风评一边倒是赞扬的朝代了。秦朝残暴,为儒生所憎恶;汉朝开启了和亲制度,被后人所批判;两晋动荡;隋炀帝横征暴敛;宋朝有岁币、割地之耻;明朝皇帝多奇葩。唯独唐朝皇帝,在历史上是开放开明的代表。然

安䘵山反唐,为何近20万胡汉将士誓死跟随?将士不知道这是叛乱吗

安䘵山反唐,手中的资本就是河东、范阳、平卢三藩镇下辖的18.39万唐边防军,这是唐朝的正规军,其中河东节度使下辖5.5万人,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职责是防御突厥;范阳节度使下辖9.14万人,治所在今北京,职责是防御契丹、奚;平卢节度使下辖3.75万人,治所在今辽宁锦州,防御室

中唐诗歌的安史之乱书写:安史之乱前的历史背景“盛唐”,盛世危机

安史之乱与其前后时期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既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也是唐代分期中“盛唐”与“中唐”两期的分界线。所以要研究这场动乱,需对其前后两期的历史背景做一番梳理和比较,这对于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安史之乱之前的历史背景—“

唐肃宗给75岁老爹送去100多名美人,2年后,玄宗绝食而亡

公元760年,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的劫难后,终于逐渐平定下来。唐肃宗李亨为了安抚仍在长安的父亲唐玄宗,给他送去了100多名年轻美貌的女子。然而,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时,唐玄宗已是高龄75岁,他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

“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自古最血腥的叛乱,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或许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大唐的上层社会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专业坑爹,这一点在安史之乱时期展现的尤为明显,安史之乱里的第一大乱便是“为子不孝”。而民间的惨状竟然和“五胡乱华”一样相似,说是叛乱,实则和外敌入侵一般,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山河大地上,人吃人

唐朝政府对河北做什么了?怎么积攒起那么大的民愤以至于安史之乱

李唐朝廷与河北之间的恩怨持续了二三百年,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不服周”,那么唐朝时期的河北就是“不服唐”。导致这个百年恩怨的“罪人”有四个,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周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要想理清楚这段“百年恩怨”,我们首先要从唐朝的本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