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功臣跟朱元璋吃过饭后,回家就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然后自杀?

大家都清楚功臣不好当,开国的功臣更不好当,尤其是在江山稳定后的武官更不好当!皇帝一般都怕自己的大臣夺得民心后比自己的地位高。而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功臣更是他怀疑的对象。所以一般江山稳定后大臣们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件事做的不合皇帝的心意就被处

为什么明朝一共16个皇帝,而北京只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坐落在北京昌平的一片皇陵,皇陵三面环山,陵前有一条小河曲折蜿蜒,整个皇陵占据了昌平最好的风水,但是你会有一件事情感到奇怪,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而北京这里只有明十三陵,其他三个皇帝都去哪里了,我们来看看明十三陵到底埋葬着那些皇帝。从朱元璋建立大明

没啥文化的朱元璋酷爱对联,给劁猪者的亲题一联,成就一段佳话

前言我们的帝王可能会亲自为老百姓题字写对联吗?他们高高在上,与草根百姓有多大差距?百姓的疾苦与帝王的威严,是否永远无法同坐一室?然而,当我们回溯明朝开国之主的一生,当我们走入那扇劈猪工人的院门,或许便会找到答案!一、穷苦出身,却勤奋好学明太祖朱元璋,

朱棣在位22年,后宫妃子无一人生育,却在临终前大喊:夏原吉爱我

历史的长河中,每个皇帝都有他们的独特故事,但朱棣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为戏剧化的一个。他的生命里充满了权力的争斗、刺杀与阴谋。然而,在他登基后的22年时间里,为何连一个子嗣也没有?朱棣,这位一生中无数次经历战火洗礼的皇帝,1424年的一个深秋夜晚,他的生命之火即将熄

朱元璋:一个被误解的伟大统治者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只知其为恶名昭著的特务组织首领,似乎让人难以置信这竟是明朝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知识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肯定他值得被赞誉为“千万古一帝”。实际上,我认为若将中国历代帝王进行排名,他至少能排进前三。作为一个对华夏汉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明史人物志——徐妙云:辅君安天下,死后朱棣17年不立皇后

自古成功帝王的身边必有一贤后。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就是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又充满智慧的女性,相夫教子,淡定从容地面对时局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动,兢兢业业地恪守皇后职责。徐皇后徐妙云,生卒于1362年——1407年,谥号仁孝慈懿成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其

朱棣称帝之后,为何封赏建文帝阵营的这四个人?原来是这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的并不正,他通过长达三年多时间的靖难之役,打败了侄子建文帝,才最终登上皇位的。朱棣称帝之后,对建文帝的余党大肆打压,不归顺自己的就处以残酷的极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方孝孺,被朱棣诛了“十族”。那么,有没有建文帝阵营

清官曾秉正告老回乡,却连路费也凑不齐,只能卖了自己四岁女儿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从市井崛起的皇帝,世人对他褒贬不一,但历朝历代的皇帝,功过相生,所以也无法全然定义朱元璋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但无可否认的是,哪怕他在全国范围内严刑峻法以治贪官污吏,也不过短期之内的效果显著。可

朱棣一脉糟糕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朱标不死,他一脉一定会做的更好

明成祖朱棣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何还有很多人遗憾朱标没死该多好?主要原因在于朱棣做的再好,也并非是朱标那样的宽仁之主,他这个人跟父亲朱元璋一般,是以重典治国,对大臣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残暴。而且他的子孙后代,除了儿子朱高炽和孙子朱瞻基共创的“仁宣之治”,是有所

为什么明朝后期多达10位皇帝没有40岁就去世,原来是朱棣之过

我非常喜欢历史,最近也在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逐渐对明朝的历史有了点了解。袍哥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明朝皇帝为什么都短命,而且子嗣稀少?带着这样的问题,袍哥带大家来分析下明朝历史。传了16代历经276年的大明王朝,有多达10位皇帝都没有活过40岁就驾鹤西去。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