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封建社会,当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能赚得十万两雪花白银。这还算做官有良心的,倘若再昧着良心,还不知要赚多少黑心钱。


       无官不贪,这一点连古人自己都承认,要不然也不会用“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形容旧时官场。
       在古代,由于封建律法不健全,官员的任用也全凭皇帝个人喜好,很容易导致贪官污吏横行,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即便是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在他执政晚年时期,也出现了吏治松弛的严重问题。
       康熙皇帝在位时并没能很好地处理贪腐问题,这也导致雍正皇帝登基时,号称“康乾盛世”的大清朝国库竟然仅有数百万两的结余。


       要不是雍正皇帝励精图治,恐怕清朝还真会步元朝后尘。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要想重振朝纲,首先要做的就是狠抓吏治:一方面大力提拔任用贤明的大臣;另一方面惩处罢免那些贪官污吏。
       在这方面,做得最严厉的还是要属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期间开创了“洪武之治”,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使得饱受战乱的中原百姓,在时隔百年后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要说谁最痛恨贪官污吏,那绝对非朱元璋莫属。


       朱元璋对贪官痛恨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颁布了一部《大诰》,作为惩罚贪官污吏的依据,而且惩罚的手段极为严厉。
       朱元璋在惩处贪官污吏时,常常会因为个人的喜怒出现法外用刑的情况,当他认为《大明律》中规定的刑罚不足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时,就会采用《大诰》作为惩罚依据。
       而且,为了警示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还发明了一系列的酷刑,其中最残酷的当属“剥皮楦草”。
       何为“剥皮楦草”?就是把贪官污吏的皮完整地剥下来,然后在里面填充干草,悬挂在衙门的大堂之上,以此来警示继任的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并非是没有缘由的,这一切都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元璋晚年时,在与皇子皇孙们聊天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在朱元璋17岁那年,家乡因为遭遇干旱和蝗灾饿死了很多人,后来又爆发了极为严重的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内先后病逝。
       按理说,在这种瘟疫横行的时期,亲人病逝之后应该早点入土为安,以免再次传播瘟疫。
       可朱元璋只能跪在地上抱着父母的遗体哭泣,却没有办法让双亲入土为安。因为他家一丁点田地都没有,连父母去世了也没有地方安葬。


       后来还是同村一个叫刘继祖的人,看到年少的朱元璋和二哥哭得实在可怜,念着两家好歹是邻居一场,于是拿出一块地送给朱元璋家,才使得朱元璋父母入土为安。
       朱元璋后来当上皇帝时,刘继祖已经过逝多年了,可朱元璋却仍然牢记他当年的恩惠,下旨追封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
       从朱元璋少年时期的遭遇,就能够看到当时元朝末期的官僚是多么的腐败。
       百姓们遭到了灾害,饿死、病死了很多人,甚至连埋的地方都没有,可官府对此却不闻不问。不要说开仓赈灾了,还变着法子压榨穷苦百姓。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自然对贪官污吏痛恨不已。他深知,只有铲除了天下的贪官,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他对待贪官从不心慈手软。
       朱元璋在位期间,大约杀掉了将近16万的贪官,只要是被他抓到的贪官污吏,无一不是落个抽筋扒皮的极刑。
       有一次,一位官员因为贪了一点小钱被朱元璋查到,朱元璋下令将其斩首示众。这位官员觉得自己很愿望,于是就问朱元璋说“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
       朱元璋看着台下的贪官,邹紧了眉头,轻轻地回了6个字:“你怎知杀不完?”


       朱元璋这种淡漠的语气,再加上他冷酷的表情,无不彰显他惩治贪腐的决心,顿时令贪官哑口无言。
       而且,朱元璋惩处贪官一视同仁,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勋贵,只要被他发现有贪腐的行为,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诛杀功臣太残酷,其实这些被诛杀的明朝开国功臣,多少都有贪腐行为,被诛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手段太严厉,以至于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暴君。
       其实,朱元璋可并非是暴君,相反他在古代的皇帝中,应该是最爱民如子的一位好皇帝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