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受到了严格的“三从四德”的束缚,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即便是拥有绝世容颜的女性,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受到了限制。
       四大美人中的王昭君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著称。这里所指的“落雁”源于王昭君的一次出塞经历。王昭君是汉武帝时期的美人,她因其容貌丽质被选入后宫。后来,为了安抚匈奴,她被派往匈奴部落,化解了危机,但这也是她“出塞”的一次经历。
       关于王昭君“出塞”的事迹,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或许揭示了一些真相。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又揭露了什么样的真相呢?


       一介女子,奈何天妒绝色
       曾几何时,汉地出现过一个绝世佳人,她兼有才华与姿色,仪态万千。只是上天待她无半点怜惜,竟让她离开故土,
       在草原上经历风霜和刀割般的折磨,最终含泪离世。她命途多舛,她经历悲切,她为后世所缅怀。王昭君,王昭君,你是何许人也?


       出生传奇,天姿国色
       在兴山县有个姓王的普通农家,夫妻俩已经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使主人王襄郁郁寡欢。这个时代没有子嗣等于对不起祖宗和天地神明,王襄不得不频频去祈愿,希望能拥有一个自己的骨肉。
       一天傍晚,王襄的妻子忽然在屋内睡梦中感到一轮金灿灿的满月穿窗而入,脱离轨道掉在了自己怀里。第二天起来,王夫人便意识到自己有了身孕的希望。众人欣喜若狂,殷殷期待这个孩子的降生。


       一年之后,王夫人于八月十五这个中秋佳节诞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婴孩颜色娇艳,明眸皓齿,看上去白玉可爱,让人移不开目光。夫妻二人更是高兴不已,给她取名“昭君”。
       昭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展现出惊人的相貌,明眸皓齿,十分有姿色。她天生丽质的同时,又极其勤奋好学,从不因自己的容貌骄矜。所以昭君不但长得漂亮,性格温和,而且识字过目不忘。


       容颜传扬,后宫失意
       很快,昭君的绝色容貌就在当地传扬开来。许多求亲者慕名而来,都被昭君的父母婉言谢绝。他们认为昭君不同凡响,应该嫁给门当户对的人,而不是草根普通百姓。
       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下诏四方选美,要在天下佳丽中择良配后宫。昭君的名声早已风行南郡,她理所当然地被选中,入宫为掖庭宫女侍候后妃。
       本以为可以飞黄腾达,一展风华。哪知画家毛延寿为谋私利,故意画了难看的像,导致昭君并未被皇帝相中。深宫之中,昭君百无聊赖,郁郁寡欢。她不甘心在宫中空过一生,渴望早日嫁人。


       出塞北征,落雁哀鸣
       有一天,南匈奴单于要求汉朝赐公主,昭君听说有机会出宫后主动请缨充当假公主。她宁愿去遥远的北方,也不要在宫中过一辈子被遗忘的日子。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王昭君离开故乡北上,踏上望不到边的旷野之路。想到此生可能再难重回家乡,再也见不到父母,她忍不住弹奏起那支凄美绝伦的琵琶曲《琵琶怨》。
       悠扬怨曲传出,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天空中成群的大雁听到琵琶声,个个静止不前,忘记拍打翅膀,竟齐齐从高空坠落草原。王昭君也由此得到一个“落雁”的美名,但这支哀怨的乐曲,也预示她生命即将迎来的悲惨厄运。


       嫁入深宫,功成名就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不久,就被迫和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完婚。她努力适应这异域生活,并以自己智慧弥补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昭君耐心地将汉地的先进耕作方法传授给匈奴人,让他们的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昭君已逐渐适应北方生活。她仁厚亲民的性格和灵活变通的手段也得到匈奴百姓的称赞和拥戴。丈夫呼韩邪去世的那天,昭君在草原上已经名声鹊起,被尊为母仪天下的王后。


       多难中年,再嫁草原
       按照匈奴的风俗习惯,王昭君被迫改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她不堪命运的捉弄,只能向汉廷上书,恳求皇帝让她早日回归故土。然而汉廷的冷漠回复,让步履维艰的昭君黯然神伤。
       昭君不得不接受现实,再次嫁给复株累,并且努力扮演一个称职的王后角色。十年之后,丈夫也相继离世,按草原规矩她又被迫改嫁其子。昭君感到前方的道路愈加黯淡和绝望。
       命运给予她重重践踏,她必须接受残酷的安排。昭君对生的热情渐渐消减,整日郁郁不得志。终于,在王庭第三任丈夫去世后的次年,这位汉地才女在风雪中破碎的心也随之停止了跳动。


       含冤离世,瑰丽人生
       当王昭君死去的噩耗传开,匈奴百姓无不痛心疾首。人们在葬礼上割耳朵和划破胸膛以示哀悼,这说明昭君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她是草原人心目中最博大,最仁慈的王后。
       王昭君用短暂的生命,换取了北方十余年的和平。她的命运悲惨而别致,一个普通女子如何能遇见这样不平凡的人生呢?昭君带去异域的文明变革,使她的一生瑰丽耀眼,她那泼洒炫目的血色,染红了苍茫的北方长空。


       结语
       莫高窟的壁画中,那些描绘人们割耳朵、用武器划伤胸口的场景,构成了一幅残酷而不忍直视的画面,描绘了送葬的场景。这些图像背后蕴含着匈奴百姓对王昭君去世的深切哀思,反映出历史上王昭君在匈奴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王昭君,作为汉武帝时期的美人,她的出塞之行不仅是为了缓解汉匈关系,更是在匈奴社会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去世引起了匈奴百姓的悲痛,壁画上所描绘的殉葬场面,彰显了人们对她的深厚感情。
       王昭君为汉朝换来了50年的和平,她的贡献虽然被汉朝看重,但她个人的遭遇却是悲惨的。这位美人在匈奴之地经历了许多折磨,生命的坎坷让人唏嘘。宋朝诗人王安石对王昭君的评价:“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感叹和怜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