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探讨新支付路径以应对美制裁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访华的前夕,一场关于金融的学术讨论在北京悄然展开。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披露,中俄两国的学者在“中俄投资论坛”上深入探讨了如何规避美国对俄罗斯的经贸制裁,确保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不受外部干扰。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美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层层加码,从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系统之外,到禁止其使用美元进行国际结算,制裁手段不断升级。尽管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依旧稳定,但美国近期实施的所谓“毁灭性制裁”已对两国贸易结算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美国采取的二级制裁措施,使得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国家银行也受到了影响,这无疑增加了中俄贸易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中俄学者提出了短长期结合的应对策略。短期来看,可以选择一些规模较小、与西方贸易联系不紧密的银行作为双方贸易的中间机构。考虑到中俄之间庞大的贸易额,这些银行完全有能力承担起两国间的贸易结算任务。同时,双方可以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增加能源和工业品的互换,以确保结算货币的流动性。


       长期来看,推广与系统相抗衡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是关键。这一系统的普及将有助于摆脱对欧美支付系统的依赖,从根本上防范美国的金融制裁。欧美之所以能够通过金融手段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主要是因为其支付系统在全球的普及和先入为主的优势。因此,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够促进中俄贸易的便利化,还能增强两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从战略角度来看,俄罗斯学者在普京访华前提出这些建议,显然是希望通过高层访问推动两国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这不仅能为俄罗斯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也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对于中国而言,维持与俄罗斯的贸易稳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美国的全球制裁和打压,中国必须展现出经贸政策的独立性和坚定性。同时,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紧密合作也是对抗外部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共同探索新的支付路径和结算方式,两国不仅能够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能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这一过程的推进需要耐心和谨慎,以确保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