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一,京城上下一片欢腾,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里举办了第二届千叟宴。


       皇帝过大寿,场面自然非常人可比,再加上当时正值新春佳节,这场千叟宴自然就格外隆重,那些为了迎接全国各地老者而搭设的彩棚,更是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了畅春园。
       此时的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古往今来数百位帝王,就属他在位的时间最久,期间又平定三藩,亲征噶尔丹,文治武功光耀千秋。
       有感于此,康熙皇帝当场做了一首《六十一春斋戒书》诗,诗中前四句有云: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清。
       抛开满汉之别来说,康熙皇帝在古代皇帝中,确实算得上是对待百姓较为和善的一位。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重视农桑,减免赋税,治理黄河水患,使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更是缔造了“康乾盛世”。
       虽然说,很多人认为《康熙王朝》中对康熙的形象太过美化,不过对比一下古代的其他皇帝,康熙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了,也确实当得起“千古一帝”的称呼。
       看完《康熙王朝》,确实让人对康熙帝的一生感慨不已,尤其是最后容妃的意外去世,更是令人感慨良多。
       当康熙在畅春园举办第二届千叟宴时,从皇贵妃被贬为贵妃,然后又被贬为常在,最后被贬为奴婢的容妃,却因为过度劳累,被倒塌下来的马桶给砸死了。


       容妃好歹也是一代佳人,却落得如此结局,着实令人感到唏嘘不已,而康熙接到这个消息后的表现,却又令人感到意外。
       容妃死后,康熙下旨封其为孝慈仁皇后,又下令将所有看到容妃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然后又命魏东亭传旨张廷玉,让他为皇后也就是容妃撰写本纪,将容妃的种种美德昭告天下,传之后世。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并没有容妃这个人物,更没有孝慈仁皇后,连历史原型都不存在。而且,康熙帝终其一生,也并没有让任何人殉葬的行为。
       容妃活着的时候,康熙对她一贬再贬,为何等她死了之后,却又如此大张旗鼓地对她好?甚至特地交代张廷玉,让他写明,容妃27年来与自己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爱交融。


       如果真是康熙说的这样,为何惠妃压迫容妃的时候,康熙却不出面?
       结合当时九子夺嫡的激烈程度来看,容妃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一而再地向康熙提起太皇太后的遗旨,最终自己沦为了皇室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自古以来,争储夺嫡的斗争就异常激烈,凡是牵扯进这种事情里的人,除了成功者之外,几乎没有几个能全身而退的。
       虽然说康熙帝一向宠爱容妃,甚至破例晋升她为皇贵妃,好让她回乡省亲时能更风光一些,但是每当容妃触及到不该碰的事情,康熙也会展露自己无情的一面。
       比如说剿灭噶尔丹时,容妃放心不下女儿,在两军大战时出营寻找蓝齐儿。


       康熙得知后就大为震怒,虽然容妃是因为思女心切,但是在军国大事面前,容妃思念女儿只能算是小事,所以她要受到惩罚,地位从皇贵妃降为了贵妃。
       再者,康熙打算废掉太子时,容妃劝说康熙不要废储,还说太皇太后留给她遗旨,不能废胤礽的太子之位。
       康熙当时没说什么,这种事也不能当场争辩,但是事后却大发雷霆,废掉了容妃的妃位,贬其为常在。
       直到因为红玉之事,容妃再次进谏,终于遭到了康熙的反感,将其贬为宗人府为奴,最后被安排去洗马桶。
       虽然以容妃的身份,不该说这些话,但是她既然接受了太皇太后的临终嘱托,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胤礽被废。


       而康熙一而再地处罚容妃,也并非是因为他不爱容妃,而是由迫不得已的苦衷。清朝祖制森严,严格禁止后宫干政,不管太皇太后有没有留下遗旨,只要容妃开口必然会受到处分。
       从康熙对待容妃的行为可以看出,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尤其是像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更不可能因为感情影响自己的判断。
       容妃去世后,康熙让人去给她陪葬,又给她写本纪,追封她为皇后,种种行为,其实也证明了康熙也是普通人,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知道自己愧对容妃,但是也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弥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