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朝鲜告知日本卫星发射计划,外交部回应

5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朝鲜向日本通报计划在5月31日至6月11日期间发射人造卫星,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 资料图

毛宁表示,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正视问题的症结,坚持政治解决方向,通过有意义的对话均衡解决各自的合理关切。

延伸阅读

继3月中旬试射“火星炮-17”后,朝鲜又一次试射该系列洲际弹道导弹。这是“火星炮-18”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也是朝鲜史上第一次试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这次试射的时间点选在了4月13日,两天后就是朝鲜最重要节日之一的太阳节——为纪念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诞辰而设立的节日。

韩国国防部表示,试射活动于当天上午7时23分进行。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现场指导。朝中社发布的照片显示,金正恩夫人李雪主、妹妹金与正及女儿“罕见同框”,都出现在发射现场。

金正恩携夫人李雪主、妹妹金与正及女儿“罕见同框”,都出现在导弹发射现场。图片来源/朝中社

与近期试射“火星炮-15”“火星炮-17”后第一时间发布详细数据不同,朝鲜官方报道本次并未披露“火星炮-18”的飞行距离及高度。韩国国防部测算称,该导弹飞行约1000公里,持续30多分钟;飞行高度低于3000公里,不到“火星炮-17”试射的一半。韩方测算,如以正常方式发射,仅能判断该导弹射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但是否符合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标准,尚难确定。

朝中社称,本次试射目的仅是确认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多级火箭分离技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军事效用。韩方亦分析认为,作为初次试射,这是“火星炮-18”的中间试验,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尚需很长时间。然而,就其研发周期看,“火星炮-18”首射的意义未可小觑。

金正恩和女儿

朝鲜首次对外披露固体燃料导弹研发,是2022年12月在西海卫星发射场进行固体燃料火箭点火试验。2023年2月,在人民军建军75周年阅兵活动中,疑似固体燃料导弹发射车在“火星炮-17”发射车队列之后压轴出场,当时官方并未公布该导弹的型号名称。

相比此前朝鲜一些新型武器在阅兵式上首次披露后,间隔数年才进入公开试验阶段,朝鲜固体燃料核载具的研发,从阅兵式“首秀”到成功试射仅隔两月。再考虑到朝鲜上一款新型洲际导弹“火星炮-17”去年11月刚刚试射成功,两款洲际导弹研发几乎“无缝衔接”。

这显示出在新组建的导弹总局统一领导下,朝鲜“核武库倍增”计划中的载具扩容任务得到迅速推进,完成了金正恩去年12月提出的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另一种新型战略武器”的要求。4月14日,金正恩亲自提议,向国防科研相关部门的“十多名重要有关人员”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并向导弹总局某研究所副所长韩锦福大校授予少将军衔。

朝鲜不断升级、扩容核武库及核载具,目的何在?本轮研发周期会持续多久?分析指出,这两个关键问题取决于朝鲜对自身国防能力、半岛局势及国际环境的判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计划高级研究员潘达(Ankit Panda)指出,固体燃料导弹比液体燃料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更短,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而本次试验和近期朝鲜多次导弹试验一样,选择新的临时性发射场地,体现出朝鲜核武力量更多样、更灵活的反应能力。

潘达认为,以目前朝鲜核武能力推算,美方对朝“一次打击”战略无法彻底摧毁朝鲜核反击能力,这意味着华盛顿长期奉行的“先发制人”核威慑及“最大施压”,不再是朝美对话、博弈的筹码。被西方视为朝鲜导弹研发“最高负责人”的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炳哲4月17日发表的最新讲话也指出,“美国尚未意识到从根本上改变的朝美关系的实力格局,沉醉于对自己实力的过度自信。”

就半岛局势而言,韩国总统尹锡悦采取的是强化韩美同盟,以及对朝“强对强”方针。韩美媒体多认为,随着尹锡悦施政支持率下探至不足三成,“威慑朝鲜”与“清算前政府”是当局不得不打出的两张牌,而两者又相辅相成。此外,纽约亚太和平研究所前所长马克·巴里指出,加剧的大国竞争或许使朝鲜意识到,其正处于推进核武发展的“机遇期”。而另一边,尽管朝鲜自2022年以来进行的弹道导弹试验次数已创下历史新高,但联合国安理会迄今未能就应对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就采用何种磋商形式也存在较大分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