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近来就俄乌冲突频频释放对俄强硬的惊人之语,从扬言“不排除”派兵支援乌克兰,到声称“未来可能有必要行动”,这位法国总统俨然已经成为挺乌反俄最为“鹰”派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法国舆论分析,俄乌冲突战况、美国大选前景等因素促使马克龙改变乌克兰危机初期“调解人”姿态,这一转变表明法国外交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战略自主”传统遭到侵蚀,阵营对抗色彩愈加浓厚。
1月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巴黎的总统府出席大型记者会。
制造“战略模糊”?
近来,凡谈起乌克兰危机,马克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俄罗斯不可以也不应当取胜”。“不可以”,是利害,法国认为乌克兰危机走向事关本国利益。“不应该”,则是所谓“道义”,法国要捍卫现行的“国际秩序”。
马克龙强调:俄乌冲突对法国乃至欧洲来说是被迫卷入的“生存危机”,除了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法国别无选择。
马克龙上月26日牵头召集西方多国领导人在巴黎讨论支援乌克兰问题。在会后的记者会上,马克龙被问及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时说,“随着事态发展,不排除任何选项”。他未明确“法国是否有意派兵”,仅称有意制造对俄威慑的“战略模糊”。
“派兵论”既出,美德等国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法国外长、防长则反复解释,马克龙的意思并非当下就要在乌克兰部署西方作战部队,而是“致俄落败,但不与俄交战”。
不过,马克龙非但没有改口,还进一步呼吁西方国家“战略挺进”,称法国挺乌“无上限”“无红线”。在本月14日黄金时段的电视访谈节目中,马克龙强调,面对“更加强硬”的俄罗斯,欧洲“不能软弱”,支援乌克兰不能排除任何选项。
本月17日发行的《巴黎人报》刊登了对马克龙的独家专访。他说:“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不希望如此,也不会去挑动——有必要在(冲突)现场进行某种行动,来对抗俄罗斯军队。法国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够这样做。”
舆论分析,这段话传递两个意思:一是从“不排除”到“可能会”,乃至直言对抗俄军,“派兵论”所指威胁意味更加明确;二是法国在等待某个“不得不”的时刻到来,进而展开行动。
如此“鸽”“鹰”切换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前,马克龙一直试图“为避免重大冲突而作最后努力”。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初期,马克龙还公开呼吁西方国家不要“羞辱”俄罗斯,以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因此,他也被一度被西方国家视为对俄“鸽派”。
只是,马克龙从“鸽”转“鹰”速度之快、力度之猛,令人多少有些错愕。比如,“派兵论”就是犯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忌讳”——毕竟在涉及俄乌冲突的官方语境中,北约及美国一直坚持“不向乌克兰直接派兵”的立场。
法国舆论界对马克龙的转变众说纷纭。前法国驻俄罗斯大使让·德格利尼亚斯蒂认为,马克龙对俄立场转变实则具有连贯性:首先,危机升级两年来,马克龙对俄态度是在逐步强硬而非一夜突变。其次,乌克兰在战场似占上风时,马克龙呼吁对俄留余地;而当形势似有利于俄方时他力挺乌方,这表明他相信“任何一方的压倒性胜利”都无助于冲突的持久解决。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副主席布鲁诺·泰尔特雷的分析包含了舆论场上的四点主流意见:第一,马克龙已不对普京软化立场抱有希望;第二,马克龙希望团结对俄乌冲突“敏感”的欧洲国家;第三,特朗普“东山再起”令美国援乌前景不明,欧洲有必要加大援乌力度;第四,马克龙认定俄罗斯方面的一些做法已直接损害法国利益。
也有分析指出,鉴于欧洲议会选举将于6月举行,马克龙频频释放对俄强硬言论意在迫使国内各党派“站在正确一边”,孤立被指“亲俄”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不过,泰尔特雷等专家认为,法国主流民意是反对卷入战争,马克龙的“派兵论”无助于其争取更多选票,因此马克龙对俄立场转变与法国内政关系不大。
“战略自主”转向?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日前在电视访谈节目批评马克龙的“战略模糊”为法国有朝一日出兵援助乌克兰“打开了大门”,他认为法国直接与俄罗斯交战极不明智。博尼法斯的立场在法国颇具代表性。民调显示超过七成法国人反对出兵援乌。
博尼法斯在马克龙发表“派兵论”前就批评法国外交政策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援乌抗俄”政策影响,如今则批评法国自我定位越来越趋向“西方主义”,而“与全球南方渐行渐远”。他质疑,法国外交长期以来奉行“超越阵营”“做连接西方与南方国家桥梁”的“战略自主”外交范式是否已经变化?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也批评马克龙“派兵论”起不到所谓“战略模糊”的威慑效果,只是自顾自的“战略激动”。德维尔潘指出,派兵援乌是个“危险游戏”,至少存在五大风险:刺激其他国家派兵援俄;激化地区形势,进而触发全球其他地区燃起战火;恐怖主义“趁虚而入”法国;在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孤立主义可能重新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法国将自己置于被动境地;爆发核战争,这是最大的风险。
在德维尔潘看来,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在冷战期间没有爆发正面军事冲突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核威慑的原则就是互相确保摧毁”。而当下这种严峻局面,政治家“说话要负责任”,“驾驭不住的力量,将激化形势,最终可能带来死亡”。他强调,乌克兰危机最终要“政治解决”,“就像我们不能接受乌克兰投降一样,对面也有人不能接受俄罗斯投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