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致认为,解决巴以危机的唯一长期解决办法就是致力于推进‘两国方案’。”10月14日,正在北京访问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何塞普·博雷利在欧盟驻华使馆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谈及以色列要求上百万加沙居民在24小时内南撤,博雷利称,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表示,以色列的自卫权也应受到国际法的限制,不能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危机。
巴以新一轮冲突仍在持续发酵。当地时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并突破隔离墙进入以色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多轮空袭回击,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截至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冲突已造成双方超过3200人死亡。
10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盟驻华使馆召开记者会。新京报记者谢莲 摄
以色列要求加沙居民南撤,古特雷斯称“极度危险”
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军方13日发表声明,称出于“人道主义”原因,要求加沙地带北部所有居民撤往南部地区,这引发巴勒斯坦、地区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等方面的强烈批评。
以色列国防军13日凌晨向联合国通报称,已通知加沙地带北部约110万巴勒斯坦人,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撤离至加沙南部。14日上午,以色列国防军再发通告,要求加沙地带北部居民在当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期间通过“疏散走廊”撤离。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烈呼吁以色列取消对加沙北部居民的驱逐令,呼吁各方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和蔓延。
古特雷斯当天在参加安理会巴以局势闭门磋商前说,将超过100万居民从一个被彻底围困、人口稠密的战区迁往一个没有食物、饮用水和住房的地区,这是“极度危险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
以色列方面10月9日宣布“全面封锁”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并动员了30万预备役军人。外界担忧,以色列正准备对加沙地带实施地面进攻。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已切断了对加沙地带的水电供应。
博雷利10月14日在北京的记者会上称,“加沙正面临危机时刻。”他表示,自己赞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看法,即要求100万人在24小时内离开是无法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没有庇护所、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
“欧盟维护以色列在遭遇袭击后自卫的权利,但其自卫的权利也是有限制的,必须符合国际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律……他们(以色列)不能在加沙制造人道主义危机。”博雷利表示。
据央视新闻报道,古特雷斯呼吁立即恢复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救援准入,为加沙居民提供燃料、食物和饮用水。他还敦促尊重和捍卫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保护平民安全,立即释放所有人质。
中欧一致同意,“两国方案”是唯一长期解决之道
对于正在发酵的巴以冲突,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博雷利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交换了意见。
王毅表示,中方反对袭击平民的行为,谴责违反国际法的做法。当务之急是防止事态扩大,避免局势恶化,尤其是不能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有关各方都有责任推动局势降温,就落实“两国方案”形成国际共识和有约束力举措,实现巴以和平共处。
王毅指出,“两国方案”完全落地,中东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以色列也才能获得持久的安全。推进“两国方案”的正确路径是尽快恢复和谈,各类促和机制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方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国际法一边,站在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一边,站在人类良知一边。”王毅强调。
博雷利则在记者会上指出,欧中双方都认为,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长期方案是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但“两国方案”无法一蹴而就,目前最重要的是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避免冲突外溢至整个地区。
“‘两国方案’是唯一能够落实的(巴以冲突)解决方案,我们都同意要推进落实这一方案。但这个方案无法解决加沙地带当前面临的问题。”博雷利称。
“两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过去30多年来,多方推动巴以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全面和平。然而,巴以和谈进程多年来一直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0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破解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出路在于回到“两国方案”的基础上,恢复和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共处,国际社会应肩负起责任,为重启和平进程创造条件。
他表示,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为推动局势缓和,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尽快重启和谈做出积极努力。
延伸阅读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区
近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截至目前,以色列对加沙的空袭造成至少19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7000人受伤。以色列境内死亡人数已达1300人,受伤人数超过3000人。此外,以色列要求110万巴勒斯坦人迁移至加沙南部,此举被联合国认为以色列准备展开肃清行动。联合国称以色列给加沙北部居民24个小时撤离该地区是“不可能的事情”。
加沙地区人口分布 图源:半岛电视台
在特拉维夫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呼吁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撤离并前往加沙南部。
“那些想要保命的人,请往南去。我们将摧毁哈马斯的基础设施、哈马斯的总部、哈马斯的军事设施,并将这种现象从加沙以及整个地球上消除。”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
在1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此提问:近日,以色列组建“战时内阁”,要求加沙地带北部110万居民在24小时内转移至南部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烈呼吁以色列取消对加沙北部居民的驱逐令,呼吁各方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和蔓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中方注意到古特雷斯秘书长的有关表态”,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对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感到十分痛心,对冲突可能进一步扩大,深感忧虑。中方反对任何伤害平民、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支持联合国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和蔓延,维护国际人道法,发挥重要作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避免发生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中方将继续为此作出最大努力。”汪文斌强调。
就在13日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举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后,共同会见记者。王毅表示,巴勒斯坦问题始终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不断被撕开的伤口。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夙愿迟迟未能实现,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纠正。以色列有建国的权利,巴勒斯坦同样有建国的权利。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
王毅谈及巴以冲突
王毅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两国方案”,就是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样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的和谐相处。“两国方案”完全落地,中东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以色列也才能获得持久的安全。推进“两国方案”的正确路径是尽快恢复和谈,各类促和机制都要发挥积极作用。
在记者会上,王毅宣布,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将于近期访问地区有关国家,为推动停火止暴、局势降温作出积极努力。同时,中国也呼吁在联合国主导下,尽快召开更加权威、更有影响、更大范围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直新闻注意到,自巴以新一轮冲突发生以来,中方一直在同有关各方开展沟通。但中国在与巴以双方接触时,经历了明显“温差”。
从接触的官员层级上看,巴勒斯坦官员的层级要高于以色列;此外,从巴以官员的回应上看,以方回应稍显冷淡。有分析认为,这是以方对中方关于巴以冲突问题立场的回应。
据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11日和12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巴以局势分别同巴勒斯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贾多通、以色列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总司长哈帕兹电话。翟隽表示,中方对当前巴以局势冲突加剧,造成许多无辜平民伤亡深感痛心。中方谴责伤害无辜平民的行为。翟隽还表示,平息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出路在于回到“两国方案”的基础上。
对此,贾多通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正义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当前巴勒斯坦人道局势十分严峻,国际社会应承担起责任,推动停火止暴,并重启和谈,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方信任中国,希望中方在当前形势下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哈帕兹则介绍了以方对当前以巴局势的看法和立场,并表示以方将全力保护在以境内的中国公民。
除巴以双方外,连日来,翟隽还先后同埃及、沙特方面通电话,据外交部最新消息,13日,翟隽还应约集体会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阿盟驻华代表处负责人,共同讨论巴以紧张局势。
中方特使应约集体会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阿盟驻华代表处负责人
阿方介绍了阿盟召开紧急外长会讨论巴以局势有关情况和立场,表示近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犯造成巴方大量平民伤亡。当前巴勒斯坦人道局势十分严峻,以方有关行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社会有责任立即采取行动,缓解紧张局势,推动重启和谈,维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阿方高度赞赏并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正义立场,希望中方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翟隽表示,中方对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加剧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感到痛心,反对伤害平民的行为,谴责违反国际法的做法。当务之急是保持冷静克制,保护平民,为缓解人道主义危机提供必要条件。国际社会应切实增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紧迫感,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基础上,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
翟隽表示,中国支持阿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下阶段,中方愿同阿盟和阿拉伯国家保持沟通协调,继续做有关各方工作,为中东和平进程重回正轨不懈努力。中国将继续向巴方提供人道援助,帮助缓解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