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列子·杨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

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翻译成大白话:上古时期的人类,深知生命的短暂,来去无常,明白死亡只是暂时的离去。因此,他们随心而动,不违背自身的喜好,尽情享受当下的乐趣,不被名利所诱惑。

他们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对于他们来说,死后的名声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因而不会受到刑罚的连累。他们不将名誉的先后,寿命的长短,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追求活出自我,顺应自然。


02

看完了《列子·杨朱》的这段记载,相信我们会感慨,上古时期的人类真有智慧,清醒地知道如何过好这一生,而不被外物所束缚。

说实话,这不是上古的人类有智慧,而是生命的真相本就如此。更重要的是,上古时期的物质供应特别匮乏,以至于人们可以更好地顺其自然,知天达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愈发丰富,我们已经不缺乏任何的物质了。问题是,在物质极度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极度贫瘠。

不是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吗,为什么现代人会精神贫瘠呢?因为物质的丰富,让人之欲望膨胀,已经很难做到知天达命了。

上文谈到,上古时期的人们,只会随心而动,享受当下的乐趣,不被名利所束缚。而今时今日的人们,别说随心而动了,就连活在当下也做不到。

这,就是对于生命感知的差距。

人,倘若迷失在物质的世界当中,找不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那活到最后,也不过是行尸走肉、得过且过罢了。


03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古时期的人们,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因为他们发现了生命的终极答案——空。

何谓“空”?就是虚空。

人,从虚空而来,自然也需要回归到虚空当中。这一段人生,不过是我们的一场经历。这人世间,不过是肉体暂存的旅居地。

宋代大才子苏轼有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随着这场旅途结束,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会消失不见,既包括我们的财富,也包括我们的躯壳。

王侯将相都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地位、权势、财富、基业,可以千秋万代,可时间会告诉他们,他们啥都带不走,赤条条而来,也赤条条而去。

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房子、车子、存款,可以传给后代的子孙,可时间会告诉他们,物质都会消失不见,一切都有期限,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04

有人会说,人生到头一场空,这不是一场遗憾吗?

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这是一场遗憾。而有所经历之后,才猛地发现,这不是一场遗憾,而是人世间最大的公平。

很多人都抱怨,人间不公平,人生有差距。殊不知,人间是公平的,人生也是公平的,每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都是“一场空”。

有一首朝代的顺口溜:“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上述这些朝代,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里边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有哪个还活着,有哪个还千秋万代呢?一个都没有,每个人都尘归尘,土归土。

夏启,一场空;商汤,一场空;周武王,一场空;秦始皇,一场空:汉高祖,一场空;汉光武帝;一场空;曹操、刘备、孙权,一场空;司马家族,一场空;隋文帝,一场空;唐太宗,一场空;宋太祖,一场空;元世祖,一场空;明太祖,一场空;清圣祖,一场空......

他们也跟普通人一样,从虚空而来,最终也回归到虚空当中。此乃人世间最大的公平。


05

谈到这里,相信我们就能明白《列子·杨朱》的那两段话,是什么意思了。

上古时期的人们,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但他们知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尘归尘,土归土,所以他们就会珍惜当下,以潇洒、淡然的姿态,去过好每一天。

其中,最经典的,是这一句“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

根据自己的本性、喜好,去遨游人间,不违背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就是自然的规律,我们没必要违背,也无法违背。

得知“空”的真相,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只会让人变得积极,珍惜活着的时光,随心而动,不负当下,不负此间,不负这一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