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唐朝金 实习生 冯译可】4月10日晚间,随着朗视仪器撤回IPO申请,2024年以来,A股沪深北三家交易所IPO撤单企业数达到98家。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是49家。
在监管层不断释放严监严管、“申报即担责”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比翻倍
年内98家拟IPO企业撤材料
4月10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视仪器”)科创板IPO已终止。
上交所表示,因朗视仪器和保荐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提交了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招股书显示,朗视仪器主营业务为医用锥形束CT及其配套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口腔锥形束CT和相关图像处理软件。
随着朗视仪器撤回IPO申请,4月以来,拟IPO撤材料家数达到18家,撤单数量与2月整月持平。其中,4月4日清明节当天,更出现一日5家IPO企业撤单的情况。
据深交所官网,于4月4日分别对皓吉达、洲宇设计、华艺生态、方向电子、速迈医学等5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皆为发行人及保荐机构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审核。
在撤材料的5家企业当中,中信证券保荐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皓吉达、洲宇设计。
招股书显示,洲宇设计是国内少数率先实现全国化布局、多产业延伸的综合性设计企业之一,为城市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设计服务。资料显示,2023年3月1日,洲宇设计的IPO申请被深交所受理,是5家终止IPO企业中受理最早的一家,其间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审核。同洲宇设计一样,皓吉达也是在被第一轮问询之后,未作出回复,就撤了材料。
不只4月,实际上去年下半年,拟IPO企业撤材料就有扎堆的迹象。而进入2024年之后,拟IPO企业撤材料,可谓悄然成潮。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98家拟IPO企业撤材料,这还不包括已经获得董事会通过,而未获交易所核准的。需要说明的是,去年同期,仅有49家企业撤材料,而今年的98家已是去年的两倍。
谁在撤材料?
从去年同期的49家,到今年的98家撤材料,在拟IPO企业密集撤单的背后,到底哪些行业撤单率高呢?
大河财立方记者根据Wind数据进行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98家撤单的企业当中,上交所主板撤单企业有19家,深交所主板撤单企业有13家,创业板撤单企业有27家,科创板撤单企业有14家,北交所撤单企业为25家。
从科创板撤单的14家企业来看,其中8家为生物医药或医疗保健行业。此外,半导体、能源、工业行业也有企业涉及。
具体来看,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捍宇医疗)与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科百发)均是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企业,两家公司均未盈利。
捍宇医疗申报稿披露,公司2020年亏损1.62亿元,2021年亏损额上升为1.9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5862.95万元。爱科百发为专注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爱科百发连续三年净利润亏损,且亏损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亏损2.14亿元。
从创业板27家撤单拟IPO企业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占比较大,此外,医疗保健、材料和工业企业也有涉及。
而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撤单的企业当中,行业涉及比较分散,其中多为制造业企业,此外还涉及消费、信息技术和公用事业等。在主板的这些撤回企业中,有数家公司已经两度或多次闯关IPO,包括化妆品企业毛戈平、时代装饰、安凯特等。
在北交所撤单的拟IPO企业当中,从行业上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其余企业分属工业、医疗保健、材料、电信服务等行业。
此外,从年内98家拟IPO撤单企业的募资情况来看,募集资金最大的为先正达。根据招股书,先正达原计划募资650亿元,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大IPO。
另外,从撤单企业当中被问询的情况来看,多数撤单的企业都被问询过几个共性问题,包括业绩增长或放缓原因,毛利率,定位问题,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重要股东股权被冻结,实控人过往纠纷等。
从撤单拟IPO企业的所属省份来看,东南沿海地区撤单企业数较多。其中,广东为18家,上海和江苏各12家,四川为8家,浙江则有7家。
具体到河南,随着3月15日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撤回IPO申请,年内河南拟IPO企业撤材料家数达到5家,这里面还不包括已获董事会通过撤材料,但交易所未核准的拟IPO企业。
严监管下
上市门槛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在此次拟IPO企业的撤单潮当中,4天光速撤单、一查就撤、过会也撤等现象屡见不鲜。而撤单潮的背后,最主要的因素是监管趋严。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作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外。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查实、严肃处置的监管链条,有力震慑财务造假。同时,对现场检查中的撤回企业“一查到底”,切实落实“申报即担责”。
河南某券商分析师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市场推行全面注册制以来,IPO审核持续收紧,证监会多次强调“严把上市准入关”“申报即担责”,监管压力之下,部分未达标的申报企业会选择主动撤单。
“从目前的撤单情况来看,这是市场对严监管的一种自然反应。同时这也反映出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部分业绩下行企业,做出的理性选择。从目前撤单的企业情况来看,密集撤单的背后,既有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问题所致。一方面,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一部分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欠佳,甚至出现业绩下滑,不符合注册制的上市要求等。这些企业里,也不排除暂时撤单,随后换板块再上IPO的情况。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的IPO撤单潮,主要源于监管部门的严查严管、对IPO的审核标准提高,政策层面的变化,让一些此前试图‘带病闯关’的拟IPO企业打起了退堂鼓。”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随着严监严管的持续,企业上市的门槛正在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8日,沪深交易所未受理新增IPO项目,北交所受理2家公司上市申请。在终止项目数量大增、新增项目放缓背景下,排队上市企业数量也在下降。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4月8日,592家企业处于上市申请排队中。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