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打新报价监管趋严。
4月7日,深交所对嘉实资本、前海人寿保险、北京卓识私募基金、广东天创私募基金4家新股报价机构采取书面警示措施,明确要求限期提交整改报告。原因是上述机构在新股申购中不同程度存在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完备、估值研究不深入、定价依据不充分、报价集体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据悉,目前深交所已累计开展4批新股报价现场检查,对32家网下报价机构采取监管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打新监管趋严,新的询价制度改革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新股发行和询价过程的监管力度,从严监管,监测约束异常报价行为,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
而在严监管态势下,机构询价策略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更加注重深入的基本面分析和行业研究;二是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打新报价严监管
根据函件内容,上述4家报价机构在参与深市新股询价报价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完备,估值研究不深入、定价依据不充分,报价集体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据悉,截至目前,深交所已累计开展4批新股报价现场检查,对32家网下报价机构采取监管措施。根据与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签订的监管协作备忘录,深交所持续监测网下报价机构改价、超区间报价、报价一致性、报价偏离“四个值”孰低值情况,2023年以来累计向协会提供7批关注线索,涉及网下报价机构超过180家/次。
据悉,协会将根据相关线索对网下报价机构分类评价,发布关注名单、异常名单、限制名单并相应进行自律管理。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从严监管高价超募”。
对此,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表示,“对于新股乱报价的情况。在今年年头就开始进入监管的视野了。对一些报价机构缺乏研究支撑、集体决策机制不完善、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完善的机构影响比较大,这些机构近期都在完善内控制度。”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当前机构打新不规范的行为,主要涉及没有内部的定价报告,或者定价流程不规范。
但王骥跃也指出,“在打新上,很难找到其他严重违法违规的证据,所以处罚上也很难实施没收违法所得加罚金等措施。”
他建议,对违规打新机构的处罚可以考虑暂停一段时间报价资格。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则透露,机构打新比较容易触碰到的规定包括合规使用账户,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性,独立性和协同性等。“为避免触碰到类似规定,机构投资者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报价决策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同时加强对新股的研究投入,提高定价依据的充分性。 ”
打新高报价一直广受诟病。
比如,去年10月,浙江国祥IPO被上交所临时喊停,就是因其涉及“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发行。
陈兴文指出,新的询价制度改革以来,逾三成新股首日破发,A股打新生态渐变理性。
对此,一位资深人士坦言:“目前打新的问题,不在于报价是否规范,而是新股市场本身是扭曲的。新股供应少,破发少,所以投资机构报价的目标是入围,定价再谨慎认真负责,入围不了就不能挣到打新的钱,那为啥要认真定价呢?”
他坦言目前打新高报价的问题在于,“当前的机制对认真定价没有奖励,对不规范定价也没有严厉的处罚。对于被查到不规范报价的机构来说,只要态度摆端正点,处罚并不严厉。如果你是机构,你怎么选择?”
询价策略生变
尽管监管趋严,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打新仍有吸引力。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显示,按单项目打满,100%入围的理想情况计算,截至2024年3月31日,2024年一季度A/B类账户打新收益分别为162.30/136.50万元,对应5亿规模账户打新增厚收益率分别为0.30%/0.25%。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2024年一季度打新收益集中度较高,入围关键项目重要性显著。2024年一季度网下发行新股共20只,其中收益前五项目打新收益合计占比达72.23%,其中仅艾罗能源和诺瓦星云两大较高募资、较高涨幅个股打新收益贡献合计就超5成。
其预计2024年新股保持相对低速发行,中性预测理想情况下A类账户全年打新增厚收益率约为1.75%。
显然,对不少投资机构来说,打新仍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表示,“我们对打新还是积极的,但打新收益率是下降的。”他一直坚守风控措施:“为规避风险,我们上市首日全部卖掉,不管收益率高还是低,是亏还是赚。”
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也表示,公司打新策略停了两年,但今年IPO开始放缓,预计相较之前会有比较好的收益,因而会再度考虑打新策略。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介绍,“私募参与打新更多是把打新当成一种增厚收益平滑净值波动的策略,打新能对相关产品每年起到1%~2%的收益增厚。”
但面对趋严的监管,机构的打新询价策略也出现了新变化。
刘有华表示,当前私募参与打新在策略上存在变动:其一,在研究和报价策略上更加精细化,标的选择会更加注重基本面和行业前景,而不再是“逢新必打”;其二,更加分散投资和优选个股,为了降低单一新股的风险,会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只新股,个股选择也是优中选优。
陈兴文也指出,机构询价策略的变化或更多体现在对新股的研究和报价上。但他认为,部分询价机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逢新必打,对新股研究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提升。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机构投资者需要对行业及个股基本面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精准的定价。询价机构应多研究上市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基本面和成长性,慎重考虑打新和询价。”陈兴文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