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8日,著名爱国科学家钱学森,携家人终于从美国抵达故土中国。

归国后的钱学森立即投入到“两弹一星”这一伟大事业中,为党和国家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不过,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政府曾两次邀请钱学森回国效力,并对其许诺要“委以重任”,但最终钱学森都没有答应。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在杭州牙牙学语到三岁,后跟随父母北上,在北平待到18岁。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23岁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

24岁时,钱学森意外丧母,他强忍悲痛,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求学。到达美国之后,他先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又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完博士学位。

35岁时,钱学森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半年后,成为该校建校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三年后,钱学森前往加州理工学院工作,随后便是钱学森坚决回国,却遭受拘捕;软禁的五年。1955年,漂泊半生的钱学森回到故土。

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询问钱学森青年时期曾有什么目标?

他明确说道:“我是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上学,那时我自己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有一个信念,学习就是为了建设未来的祖国。”

钱学森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奇怪的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软禁拘捕之时,他本可以“委曲求全”。

因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便政府两次邀请钱学森回国效力。

那时的钱学森完全可以接过国民党政府抛出的橄榄枝,这样他也不会后面遭此大难。

谈到国民党政府邀请钱学森的始末,最早还要追溯至1945年8月,美军的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分别偷下一枚原子弹,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

彼时,蒋介石下令“军政部”拨款十万元法币,启动“原子弹专家培育计划”。

1946年6月,国民党在新改组的“国防部”下,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在此期间,胡适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在国民党政府的要求下,北京大学要创建一座工学院,专心研究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

当时国内在这方面人才非常少,留学海外的胡适想起了诸如钱学森这样的归国游子。他给很多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中国学子写信,让他们回国,其中就包括已经享有盛名的钱学森。

钱学森收到胡适的来信后,以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还有教学任务,暂时不能离职而婉拒。

1947年夏,钱学森回国与近代著名军事家、教育家蒋百里的女儿蒋英举行结婚仪式。因为钱家和蒋家都是名门望族,才子佳人结婚时高朋满座,其中就包括许多国民党高官。

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请胡适出面,再次向钱学森发出邀请,让他干脆留在国内,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这一次,钱学森还是婉拒了胡适发出的邀请。婚后不久,他带着妻子来到美国。

直到1955年10月,钱学森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决心回到祖国,投身原子能的相关实验和研制工作中。

钱学森两次拒绝国民党政府的邀请,其信念十分坚定。

导致钱学森如此坚定不移地拒绝国民党政府的邀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不仅为我国的伟大科学家,还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早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以及留美期间,钱学森就频繁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多次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活动。

回国后的钱学森甚至还抽出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探索和创新。

由此可见,钱学森接触马克思主义前后过程持续六十余载。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他发表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

根据钱学森晚年回忆,1930年暑假,他因伤寒休学一年。在杭州休养期间,仔细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布哈林的《历史的唯物论》,对唯物史观产生浓厚兴趣。

休学一年时间,钱学森如饥似渴地看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的书,了解到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也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明显的升华。

1931年,钱学森结束休学返回上海,接触到党的外围组织,且多次参加组织的活动。

后来,钱学森结识被称之为“红色院士”的罗沛霖,二人在一起经常谈论社会革命问题。直到赴美留学后,他仍然与罗沛霖通信,还约定一起去革命圣城莫斯科。

留美期间,钱学森参加过美国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

正是因为频繁地与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接触,才致使钱学森及其家人才滞留美国长达五年。

回国之后,钱学森很快在思想上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政治信仰。晚年的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出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

从这半个多世纪的进程来看,钱学森能在物理学界取得卓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自身的天赋和勤学苦读。

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从而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用无穷。

钱学森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且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看透了国民党的真实嘴脸,自然就不可能回国效力反动当局。

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多次参加共产党组织的活动之后,钱学森才深刻地了解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才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

因此,他才会在祖国一穷二白之时,放弃优越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文献:

[1]吕成冬,盛懿.从党史看钱学森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11):12-14. DOI:10.14019/j.cnki.cn31-1856/k.2017.11.005.

[2]吕成冬.1947,钱学森回国之行[J].档案春秋,2017(05):34-37.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