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ABC电视台采访时,重新定义了“胜利”的标准:只要俄罗斯没有完全吞并乌克兰,就是乌克兰的胜利。

“只要俄罗斯没吞下整个乌克兰,我们就赢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着美国ABC电视台镜头,抛出的这套“赢学公式”,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巨大争议。

从最初誓言“收复全部领土”到强调“坚守东部战线”,再到如今的 “生存就是胜利” ,泽连斯基对胜利标准的不断降低,反映了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艰难处境和西方援助疲劳的现实。

泽连斯基的“胜利新定义”有何考量

一、胜利标准变迁,从全面收复到“存活就好”

泽连斯基在采访中直言:“普京的目标是占领乌克兰,摧毁我们……对他来说,这就是胜利。只要他做不到,我们就是胜利的一方……对我们而言,生存就是胜利。”

这番表态与他战争初期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泽连斯基坚称必须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领土,让俄罗斯全部撤军并赔偿战争损失。

如今的标准听起来更像是“只要没被完全吞噬,就算赢”。有分析认为,这种表述相当于承认乌克兰难以在军事上取得全面胜利。

泽连斯基的“胜利新定义”有何考量

二、多重因素逼迫,基辅不得不面对现实

泽连斯基调整胜利标准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俄军控制了乌克兰约五分之一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大部分地区,及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大片区域。2025年9月,俄军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出动810架无人机、4枚弹道导弹和9枚巡航导弹。

西方援助持续波动。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从2024年的高峰直接砍了七成,2025年只剩150亿美元,而且不再直接送武器,改让欧洲国家掏钱买。欧盟承诺的100万枚炮弹,最终只交付了一半多。

乌克兰国内困境加剧。数据显示,乌军日均阵亡人数从2023年200人飙升至500人,征兵年龄上限已提至65岁。乌克兰人口从4400万锐减至2900万,GDP腰斩。


三、话语艺术背后,隐藏哪些战略考量?

泽连斯基的“胜利新定义”看似无奈之举,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包含多重战略考量。

降低预期应对长期战争。泽连斯基需要降低各方期望值,强调反攻不是电影,不可能一蹴而就。

争取更多外部援助。他强调乌克兰不仅是在为自己作战,也是在为整个西方而战。如果乌克兰倒下,俄罗斯可能会进攻波兰、立陶宛等其他国家。

为谈判留下回旋空间。如果乌克兰提前表明“生存就是胜利”,就意味着在谈判桌上留出了回旋空间,即便不能马上收复全部领土,也不代表彻底失败。

泽连斯基的“胜利新定义”有何考量

四、各方反应不一,俄嘲讽西方沉默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对泽连斯基的言论回应极具讽刺意味,他用一首歌曲来比喻:“伯爵夫人向仆人询问庄园的情况,尽管仆人知道发生了很多不幸,却依然回答,一切都好。”

俄罗斯多次强调无意全面占领乌克兰。莫斯科始终主张,任何和平方案需以乌克兰保持中立、非军事化,并承认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为俄罗斯领土为前提。


五、冲突何去何从,和平曙光是否显现?

泽连斯基此番表态是否意味着俄乌冲突即将迎来转折点?

一方面,战场消耗难以持续。乌克兰经济产出恢复乏力,前线防御压力骤增。俄罗斯虽然保持攻势,但推进速度不算快,双方陷入消耗战僵局。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疲劳加剧。欧洲国家因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对持续援助乌克兰的意愿下降。美国国内也有越来越多质疑援助乌克兰成本与回报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大国博弈立场微妙变化。特朗普上台后对乌援助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只卖武器不白送,还推动乌克兰“割地换和平”。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后,俄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普京则明确表示只要北约目标出现在乌克兰,就会成为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

俄乌冲突最可能的结果可能是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协议,但前提是双方都能接受某种形式的妥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