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即便不算上洪秀全、李自成、陈胜这样的草头天子,正儿八经的帝王也有492名,因为重复名字的人太多,因此历史学家往往称呼他们的庙号,比如唐太宗、宋高宗,又或者是谥号,比如汉武帝、隋炀帝等等。 不过唯独有一个朝代发生了意外,这就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如今的我们嘴里面常说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实际上,是以君主统治时期所在年份的称呼,为何只有清朝特别,要以年号相称呢?其实大家只要了解称号变化的原因,就能够详细知道了。

从周朝开始,后来的史官和后代就会为前人商定一个谥号,来描述这位君王对朝廷所做的贡献或者是他的过失,比如说周武王、周幽王,春秋战国时期也沿用周朝的制度,“武”说明这个皇帝有着开拓疆土的功绩,而“庄”、“仁”等谥号说明皇帝体贴爱民,恰恰相反,“幽”、“哀”、“厉”、“丑”等谥号就带有贬义了,除了秦始皇时期,嬴政认为“子议父、臣议君”有损天子威仪,将谥号废除外,后来的西汉乃至隋朝,都还是使用谥号来称呼帝王。

为什么到了唐朝要改用庙号呢?原来过去的人还能比较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给先人使用谥号,但是唐朝的李氏皇族就有点不按套路出牌了,李渊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谥号是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李治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反正夸就完事了。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朝代,如果说唐朝的这几个皇帝叫这个称号还说的过去,但是到了清朝,慈禧的谥号已经很长一串: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而且和她生平严重不符。

谥号首先叫起来麻烦,二来又太假,因此唐朝以后就使用庙号了,庙号是指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候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并不等同于谥号,字数更加简洁,但是也有褒贬之意,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 那么清朝为何用年号称呼呢?这还是因为清朝皇帝违背了庙号的使用规则,爱新觉罗家族皇帝庙号里面,一共出了三位祖,他们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圣祖玄烨皇帝。

而按照传统的称呼,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能够被称之为祖。比如宋太祖,唐高祖,但是还有一种例外,就是皇室的血脉在中途发生了改变迁移,由旁系继承了皇位的皇帝,也能被称之为祖,比如汉光武帝刘秀庙号为汉世祖,明朝的朱棣被称之为明成祖,从礼法上来说,顺治是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被称之为祖无可厚非,而努尔哈赤是开创霸业的先祖,称为清太祖也理所当然。

但是问题就出在康熙这里,即便康熙功劳在大,他作为顺治的儿子,也不能称为清圣祖,不然辈分不就乱套了吗?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因为父亲缘故也只能叫清太宗,这可能和满人入关,不太熟悉中原的礼制也有一定的关系,再加上清朝君主制定的年号一般不会轻易的变更,所以如今的人们就用年号来称呼他们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