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说起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很多人第一印象还停留在那些泛黄老照片里:眉宇间带点坚毅,眼神平和,却自有几分父亲的影子。

年岁渐长,尤其这十来年,她的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走在大街上,如果不仔细分辨,真有那么几分神似。

有人私下说,“李讷这晚年,连背影都透着股熟悉劲儿。”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毛家后人,不是人人都“沾光”

外界对红色后代,总有一些误解,觉得他们天生锦衣玉食、走哪儿都有人捧着。

很多人不知道,李讷这辈子,从没真正享受过什么“特权”。她的成长、生活,基本都是低调行事,不声不响地度过了许多坎坷与波折。尤其后那段时间,家道中落,母亲江青入狱,父亲也早已离世,家里大事小情都压在她身上。

身为毛主席的女儿,她没有选择高调亮相,也没有以“红二代”自居,反倒在北京的某条胡同里,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

街坊邻里提起李讷,无不感慨:她不像是“大人物”的后代,反而更像个有点腼腆、沉静的老北京大姐。甚至买菜都要讨价还价,买肉也要精打细算,能省就省。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李讷1940年出生在延安,毛主席对这个女儿其实很疼爱。小时候,李讷体弱多病,父亲便教她识字,陪她走过很多难熬的岁月。长大后,她也尝试过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但命运多舛,几段感情都不算圆满。

尤其母亲“出事”后,李讷身心受到极大打击,加上常年劳累,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晚年,她饱受失眠、肾病、四肢无力等困扰,身边的人都劝她多休息。

这时候,李讷的身影却变得格外坚强。那些熟悉她的人都说:“李讷,别看年纪大了,骨子里是硬的。该吃的苦,一样都没少。”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话说回来,这件“买车风波”,其实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候的北京,私家车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大部分普通家庭还在骑自行车、挤公交。李讷家里也差不多。家里人口不多,年纪也大了,家里人想着添辆代步车,方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出门。

这事儿其实很普通。但到了买车环节,却意外出了点“小插曲”。

当时,北京某汽车厂的厂长听说毛主席的女儿要买车,亲自带队接待。选车的时候,厂长极尽热情,介绍得头头是道,还特意挑了一辆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国产车。可到结账时,厂长忽然态度坚决——“您是毛主席的女儿,这点心意,咱们厂怎么也不能收您的钱!”

面对这种情形,李讷一点没犹豫,直接拒绝了厂长的“好意”。她一句话,说得很干脆:“买车是买车,咱不能混在一起。什么事都要规矩,该多少钱付多少钱,谁也不能例外。”

现场气氛有些尴尬。厂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一再推让。李讷最后没跟他多废话,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现金,把钱交到财务手里,还开了正式发票。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其实,这样的故事,李讷遇到过不止一次。早些年,她在北京买东西,遇到售货员认出来,经常有人主动打折,甚至直接塞点小礼物。“您是毛主席的女儿,我们都敬着您!”有的邻居说,李讷收到过水果、点心、日用品,统统都推回去了。有时候推不过,李讷第二天就专门登门,把东西送回去。

说到底,她骨子里对“特权”二字极为敏感。甚至曾经有人揣测,她这种做法,是不是过于“清高”?但身边熟悉她的人都说,李讷其实没别的想法——“家教就是这样。毛主席一辈子都讲规矩,咱家也不能坏了规矩。”

有次朋友开玩笑,“你是毛主席的女儿,这点小事怎么这么认真?”李讷笑笑:“我爸最怕的,就是我们沾光。人不能贪便宜。”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聊起李讷,就不能不提她的丈夫王景清。这个男人的传奇人生,几乎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传记。从儿童团员、八路军卫生员,到警卫毛主席,再到抗美援朝、转战西柏坡,王景清经历了新中国无数风风雨雨。晚年与李讷成婚,真正算得上“患难与共”。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极其朴素。别说买豪车、住大房子,就连平日的饭菜都极为简单。老王做饭、买菜,李讷织毛衣、做针线活——这些事儿,普通人家怎么过,他们家就怎么过。

有一年冬天,北京下大雪。胡同里结了冰,李讷和王景清推着拉板车,买了几百斤白菜回家腌酸菜。买肉时,李讷只舍得买一点点,王景清劝她“多买点,分几顿吃”。生活虽然清贫,但夫妻俩总能苦中作乐。

李讷她这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享过福。健康每况愈下,常年跑医院,尤其晚年,几乎每次出门都得有人搀扶。

哪怕这样,她也极少在外露面,更不接受采访。偶尔有媒体、学者找上门来,李讷总是婉拒,“我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有一次,有人请她给新开张的饭馆题词,她认真地写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八个字,却把她的人生态度写得明明白白。

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毛主席,买车时厂长不收钱,她怎么做?

晚年再见李讷,很多人感慨:她的神态、步态、甚至面部线条,都越来越像毛主席。走在街上,有人悄悄拿出手机拍照,想要留住“伟人之女”的影像。可李讷自己却从不在意。她常说,“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心里有没有底线。

2021年3月,李讷的丈夫王景清因病去世,享年94岁。那天,八宝山公墓竹厅里,来送别的老同志、老朋友络绎不绝。有人说,王景清一生传奇,是毛主席最信任的警卫之一;而李讷,陪伴丈夫走完人生后半段,终归还是回到孤独的生活。

晚年李讷常常独自出门,看病、买菜、散步,行色匆匆、心事重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