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上面这一段,就是武大郎的墓志,武大郎的墓出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地点在河北邢台清河县的一座小村庄,村庄名为“武家那村”。传说这里就是武大郎的故乡,村民还一直供奉着武大郎的祠堂。 有一次村民在挖地的时候,挖出一具大约一米八的尸骨,以及一块石碑,石碑上就写着文章开头那一段文字。

由此可见,这块石碑就是这具尸骨的墓志,上面明确写着,墓的主人叫做武植,又被称为大郎,他的妻子为潘氏。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的想法和我一样,这不就是《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嘛。 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武大郎是个又矮又丑,还没什么文化的人,最后还被妻子潘金莲给害死了。可为什么这具尸骨,却有一米八左右?还有墓志上为何又写着,武大郎为人聪敏,还文武双全,甚至官拜七品呢? 很明显,我们印象中的武大郎,都是来源于《水浒传》,他的墓志出土后,便让我们看到了武大郎的“本来面目”。

根据墓志可以得知,武大郎本名叫武植,他不仅不矮,而且身高至少一米八左右。武大郎从小崇文尚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后来还考中了进士,做了个七品的县官。 当时是宋徽宗时期,武植中举以后,被朝廷安排在山东阳谷县当县令。他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他去世后,就有人为他立了祠堂和功德碑。 而潘金莲来自河北清河县的潘家庄(后改名为黄金庄),父亲是邯郸知州,家里还开过染坊,因此潘金莲算是出自大户人家了。当年武大郎曾在潘家打工,潘父见其为人老实忠厚,做事又勤快干练,便将女儿潘金莲嫁给了他。

有了老丈人家的帮助,武大郎才得以继续考功名。在他自身的努力,以及妻家的支持下,武大郎终于考中了进士,得以成为一名县令,为民请命。 根据墓志记载,历史上的潘金莲,不仅与武大郎恩爱,两人还生了4个儿子。潘金莲非但没有出轨西门庆,甚至还是以“善良贤惠”闻名乡里。就连武植的弟弟武松,还是潘金莲带大的。 有关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身世记载,都可以在清河县志,武氏家谱和潘氏家谱中见到。既然有文献可以证明,武大郎和潘金莲,都不是小说中那样的形象,那为何小说还要如此“黑”他们呢?

据说是因为武大郎的一个朋友。当时这个朋友落难,就去阳谷县找到了武大郎,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够帮衬自己一把。武大郎热情地接待了好友,但是却没提任何要帮他的事。 朋友见武大郎如此小气,心里很不高兴,没有多待就走了。走了之后,他开始四处毁坏武大郎的名声,说他是个忘恩负义之辈,自己发达了就不顾朋友死活。就这样以讹传讹,武大郎的名声便渐渐坏了起来。 没想到的是,自从武大郎知道朋友落难后,就开始着手为他修建房屋,置办良田。可等到房子修好后,武大郎的“恶名”已经传出去了。他的朋友知道后,觉得羞愧难当,于是自杀了。 或许正是因为朋友的诽谤,才有了后来《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吧。

通过他朋友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首先谣言是可怕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传播谣言。其次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武大郎没有提及,不代表他就不会帮助朋友。同样,《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并不一定就代表真实的他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