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陕代指的是陕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在中国的古典地理学角度上来看,陕州西边的地方就是陕西,而这一切还要从西周时期来说。 现在河南省的陕州在古代时叫做陕原,根据《“国语”》的记载,在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为中心划归了两块地盘,西部由召公管辖,东部则由周公管辖,所以陕西这个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了我国的历史典籍之中。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名字叫“关中”,是秦王朝称霸天下的根据地。在项羽以及他所带领的联军灭秦以后,他把原先秦朝的关中之点划分了三个不同的王国,所以这里也被叫做是三秦之地。 西汉建国以后,首都就在距离秦朝古都咸阳不远处的长安。而从西汉开始,有多个王朝也把自己的首都设立在了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陕西,比如说隋、唐这几个大一统的王朝,还有几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势力,都是以这里为政治中心的,可那时对这里的称呼还主要是关中,直到唐玄宗年间。 玄宗执政末年爆发安史之乱,虽然最后被唐王朝平定了,可是却出现了大量的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整个天下藩镇割据,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管辖力度非常有限。
再加上国力的快速衰退和外围吐蕃帝国的崛起,唐王朝首都长安附近的局势特别不稳定。所以当时的唐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设立了陕西节度使,控制的就是长安以西地区的数个州县,作为首都与高原吐蕃帝国的缓冲带。 所以在唐朝中后期,陕西正式转化成了行政区的名字。而在唐朝末年,在这里还设置有凤翔节度使。只不过在唐朝时期,陕西作为一个行政规划区面积并不大,仅仅只有数个州县,并不具有广泛意义,直到五代十国乱世被宋朝结束才发生了改变。 宋代建立以后,在原先唐朝的关中地带设立了关西道。后来又出于内部的行政区分化以及削减地方权力的初衷,把原先的道级行政区逐渐改变成了面积更小,但是行政级别基本相同的路。而在原先关西道的基础之上,设立了陕西路。
按照宋代的地方制度,路已经是地方最大的行政规划区了,在路这一级别会设立一个安抚使,以及一个转运使来掌控地方行政权力,军事权力,以及财政大权。 可是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在西北地区还有着像西夏这样的战略对手,所以虽然在宋朝初年就存在着陕西路的行政规划,可是随后又从陕西路中分离出了数个行政规划区,比如说秦凤路以及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所设立的熙河路。 在宋代时期,陕西路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行政规划区,其管辖的范围就包括了我们现在的陕西省。而在宋朝被灭亡以后,新建立的元朝又设立了行省制度,这奠定了我国当前行省制度的基础。
元朝也在陕西设立了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这一行政区划,这是当时元朝在中国本部的十个行中书省之一,管辖的范围包括了我们现在的陕西全部,甘肃的南部以及四川的一部分。也是从元代开始,一直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陕西都是我国地方行政区中的重要一部分。 元朝灭亡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明王朝横空出世。在明宣宗宣德三年,明朝地方行政区规划基本完成,全国分为两京13省,在陕西设立有承宣布政使司。当时的陕西,下辖六府五州,是整个大明帝国内部领土面积最大,以及最重要的几个省份之一。
虽然这个时候的陕西在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上已经远远不如隋,唐时代,毕竟这里经过了整个五代十国到宋元时期的战乱,早已经残破不堪,可惜它依旧是帝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重点区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建立以后,最开始基本沿袭了明朝的两京13布政使司的制度。可是在康熙年间,随着中央朝廷直辖领土的不断扩大,陕西原先的重要军事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下滑。 再加上关中地带迎来了一轮经济复兴,所以在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清王朝改变了原先的行政制度,把两京13布政使司改为了内地18行省的基本地方政治格局。 而明朝时期原先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划分为了陕西和甘肃这两个完全平等的省级行政区,陕西从原先的边境地带逐渐变成了内陆,而甘肃则承担了原本陕西的边防职责,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广泛认为的,陕西省的前身。
后来新中国建立前后,陕西省的地方行政区划虽然也出现过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是变化并不大。所以说陕西这个名字其实有两层含义,最开始它指的就是河南陕原以西的地区,可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陕西就逐渐有了单独行政区的政治地位。
在随后的几个封建王朝中,陕西又起起伏伏,最终成为了一个行省的名字,现在的陕西所拥有的文化意味以及历史传统意义更加浓厚,而并不是像是之前那样,仅仅只有地理方面的划分意义。
不过这不妨碍陕西的重要地位,这里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陕西绝对核心的西安,也就是古称的长安,所拥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国的所有城市中,很难有能与其相抗衡的。
作为西汉、隋、唐的首都,在这片土地下掩埋的历史文化古迹数不胜数。自近现代以来,陕西又成为了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也是西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在西北大开发战略背景之下,也相信陕西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