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司法部长日前宣称菲需尽快决定在何种国际平台上就南海所谓“环境保护问题”针对中国提起新的仲裁或诉讼。事实上,自马科斯政府上台并调整菲南海政策和对华政策以来,类似声音就不时出现。美国一些智库在幕后鼓动、怂恿的迹象也非常明显,有关研究机构在前不久发布的报告中又是替菲谋划潜在路径,又是为菲计算“支持票数”,“手把手”地教马尼拉如何出招。菲美一些人士有唱有和,试图搅乱南海。
长期以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部分岛礁抱有非分之想,滥用国际司法程序是它在美国挑唆下采取的侵权手段之一,明显违背“当事国同意原则”的司法滥用背后就是精心设计的法律陷阱。透过菲律宾这些年围绕非法裁决所做的文章不难看出,无论做何种包装,其扬言提起的“二次仲裁”都不会是孤立的。它在诉由设计、诉状起草、证据储备、舆论造势、庭审答辩、煽宣炒作等链条上会与2016年非法裁决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角度看,菲个别人士口中的“二次仲裁”,本质上绝不是出于善意和真正关心南海海洋环境的目的,而是基于2016年非法裁决的“后手”。
当然,围绕南海海洋环境这一议题,国际上总有一些人还在拿中国多年前进行的岛礁建设说事。他们不依靠可靠的科学数据,也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时而先入为主,时而信口开河,以为把海洋环保挂在嘴上就能站在所谓道德制高点抹黑中国。
从科学角度看,南沙岛礁属珊瑚环礁,珊瑚主要生长在岛礁外缘的陆坡上,而礁坪及潟湖内珊瑚分布很少,面积不到1%。中国岛礁建设是在充分调查论证基础上,采取挖掘潟湖砂砾、吹填内礁坪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了海洋生态环境特别是珊瑚礁保护等因素。经与施工前的环评数据比对,岛礁建设对珊瑚礁的影响整体非常有限。岛礁建设结束后,中方对珊瑚礁系统采取最大力度保护和修复措施,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经调查,截至2024年6月,中国施工建设岛礁的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平均为13.5%,同其他南沙岛礁基本持平。生态学统计数据表明,岛礁建设后珊瑚礁恢复状况良好,群落成分、底栖生物覆盖率、丰度和大小等数据甚至好于一些无人岛礁。
追根溯源,南海问题由有关当事国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而生,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又导致部分当事国的海洋权利主张出现大面积重叠。中国与有关当事国的南海主权、油权、渔权、执法权、管辖权之争,根源皆在于此。尽管地区和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但南海问题的本质始终未变,即岛礁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议。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开始非法侵占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制造了中菲关于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领土问题。
在南海,中国的陆地领土海岸和菲律宾的陆地领土海岸相向,相距不足400海里,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两国在南海主张的海洋权益区域重叠,由此还产生了海洋划界争议。此后菲律宾不断加剧争端,甚至袭扰中国渔船正常生产作业。
此外,菲律宾非法坐滩在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的军舰船体锈蚀,船上残留的燃料油污,对仁爱礁的海洋环境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菲绞尽脑汁对坐滩军舰进行加固,建筑垃圾、舰上驻守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对仁爱礁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影响。
对于菲律宾种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渔民安全、破坏仁爱礁海洋环境以及其他形式的侵权挑衅行径,中国民众心里是有一本账的。中国每一次维权,都是在给这本账添一笔注脚。当下,菲律宾需要对南海争议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唯有通过双边谈判磋商管控分歧才是可行方案,试图再一次对中国提起类似南海仲裁案的强制仲裁或诉诸其他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只会导致有关问题更加复杂。这种包装诉求、滥用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诓骗不会对中国起到一丝一毫的威胁作用,也绝不会束缚住中国南海维权的手脚。(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