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2025年8月,柬泰边境的枪声划破了东南亚的宁静。谁也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武装冲突,竟然成了一桩僵持四年的军购案的“破冰器”。泰国政府那边,佩通坦内阁咬着牙在文件上签了字,这意味着卡了中国整整四年的S26T型潜艇采购项目,总算有了实质性进展。
佩通坦(资料图)
时间拨回到2017年,那会儿泰国和中国眉开眼笑地签了S26T型潜艇的采购协议,打算引进3艘常规动力潜艇,合同总价值约10.4亿美元。本来这是桩挺顺利的买卖,可谁能料到,这潜艇原设计配备的是德国MTU396柴油发动机,这就为后来的麻烦埋下了伏笔。2019年,欧盟一声令下,以“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为由,禁止MTU396发动机对华出口。这一下,泰国的潜艇建造可就歇菜了,在完成64%进度后,于2021年全面停工,泰国已经支付的77亿泰铢资金就这么被套住了,进退两难。
更让人头疼的是,那段时间泰国内政也是一团糟。前总理巴育因为反对派弹劾被宪法法院停职,政府换了一茬又一茬。各政党都怕被贴上“亲华”的标签,遭到对手攻击,所以对于中方提出的CHD620国产柴油机替代方案,一直拖着不敢拍板,态度保守得很。军方和文官政府在装备采购的优先级上,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吵来吵去,原本单纯的技术问题,慢慢就变成了敏感的政治议题,整个决策机制都快瘫痪了,这军购案自然就成了没人敢碰的烫手山芋。
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2025年8月的柬泰边境冲突,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泰国这边也不含糊,出动了F-16战斗机、瑞典“鹰狮”战机还有中国的VT-4主战坦克,一番激战下来,成功夺取了11个柬埔寨据点,还重创了对方的指挥系统。这一仗打下来,VT-4坦克在复杂地形里的机动性能和火力精度,那是有目共睹,表现相当出色。这可让泰军对中式装备刮目相看,心里的信任感蹭蹭往上涨,也为潜艇项目的重启打下了坚实的实战认知基础。
可另一边,西方武器供应的不确定性,也给了泰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冲突正酣的时候,瑞典跳出来说“武器仅用于防御”,公开拒绝继续向泰国出口“鹰狮”战机,那政治化的倾向暴露无遗;美国更绝,直接通过关税威胁,逼着泰国接受停火,硬生生插手战场进程。这两下子,可把泰国打醒了,他们终于意识到,依赖欧美武器,关键时刻可能就会被卡脖子,战时供应链说断就断,这可动摇了他们在“平衡外交”下的安全战略根基,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士兵(资料图)
醒悟过来的泰国,开始重新审视这笔军购案。佩通坦内阁也终于下定决心,要从技术妥协走向安全自主。中方提出的CHD620柴油机替代方案,到底靠不靠谱呢?泰国心里也没底,于是就派人去考察。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CHD620柴油机,在巴基斯坦海军的“汉果”级潜艇上已经稳定运行超5年了,累计测试时长超1000小时,性能参数比原来的MTU396发动机还好,还通过了英国劳氏船级社的国际认证。泰国派去的技术团队在华实地考察后,又参照了巴方的使用数据,最终确认这发动机完全能满足军方的战术需求,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泰国这次的选择,可是个不小的转向。冲突之后,泰国军方和政府坐下来好好聊了聊,终于达成共识:在中美战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必须构建“可控安全供应链”。佩通坦内阁觉得,中国武器不仅没有附加政治条件,技术转让的透明度还高,而且能提供全周期的维护支持,这完全符合泰国“非结盟”政策下的自主性诉求。所以,批准CHD620替代方案,标志着泰国从原来的“技术依赖西方”,转向了“安全自主可控”,这政策上的大转弯,意义可不一般。
这军购案一重启,带来的影响可不止一星半点。首先,中泰的军事合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项目重启不仅能推动S26T潜艇在2027年顺利交付,还带动了后续的军购计划。泰国陆军已经放出话来,要扩大VT-4坦克的采购量,海军也在同步推进071ET船坞登陆舰配套武器系统的国产化改造。中泰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从单一的装备采购,慢慢向体系化协同演进,这也给“中泰命运共同体”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再往大了说,这事儿对东南亚的安全格局也有不小的影响,很可能会带来新的平衡。泰国在东盟国家里算是有分量的,它的这个选择,就像一个标杆。现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面临着类似西方武器禁运的风险,泰国接受中式替代方案这事儿,就证明了“去单一化武器依赖”是可行的。说不定接下来,其他国家也会跟着重新评估自己的军备采购策略,这会加速区域安全合作朝着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佩通坦内阁虽然强调“不选边站”,但批准中企的军购案,难免会被看作是对中国的战略倾斜。这之后,怎么在深化对华合作的同时,不得罪美国和欧盟,还能维持和西方的军事技术联系,这可太考验泰国的外交智慧了。将来中泰潜艇合作的技术转移细节、配套保障协议,都会成为大家衡量泰国安全政策平衡度的关键。
“鲉鱼”潜艇(资料图)
说到底,泰国潜艇军购案的破冰,可不仅仅是履行一个商业合同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地缘政治博弈下,国家战略的一次理性选择。它标志着东南亚这些传统的海权国家,开始重新排列“安全可靠性”与“技术自主性”的顺序,也为中泰关系在军事领域的深度融合打开了新的大门。在中美竞争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泰国的这个案例,也反映出中小国家在“大国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智慧——只有自己掌握了自主选择的能力,才能在动荡的国际秩序中找到安全的位置。等到将来S26T潜艇驶入泰国海域的时候,它承载的可不仅仅是一艘常规动力潜艇的作战效能,更是一个国家对地缘战略的深刻重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