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中国名留青史的医学大师,但在近现代却有专家质疑华佗不是中国人,应该是印度人。若说这话的是“路人”,估计也没人会放在心上,可当时说的却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被称之为“中国最后一个鸿儒通才”。
陈寅恪出生于清朝年间,小时候接受的是封建传统教育。但因为他的家境不错,所以在12岁那年曾跟着自己的长兄远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则是在复旦公学读书,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公学乃如今复旦大学前身。
清朝灭亡后陈寅恪长期在海外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甚至是美国哈佛大学待过,长期的留学生涯也让陈寅恪能熟练掌握超过十种语言。在留学结束后,陈寅恪回国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职,是民国最有名气的历史学学者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陈寅恪成为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在历史学界是真正的权威人物。他一生所创作的很多历史学作品都极有意义——比如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靠着科研成果,陈寅恪本人也与其他三位学者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哲人之一。
他在历史学界的地位,更是和另一位耳熟能详的近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处于同一位置。正是如此,陈寅恪说华佗是印度人才会引起舆论哗然。那他说华佗是印度人有何证据呢?其实陈寅恪的确拿出过自己的推测。
他认为华佗的姓氏在中原确实是有,但名字里面的这个“佗”在中原地区却少见。而且华佗是生在东汉末年,那个时候取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佗这个字,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是通驼,意思是人或者是牲畜用背部负载,这个字的意义显然不怎么好。
反倒是在印度,很多人的名字里面是带佗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古人对印度语,都是通过字音翻译成汉语。所以陈寅恪认为华佗这个名字,本身属梵文名字,后来直接译成汉名。但是撰写史书的人不知道这原本是梵文,所以陈寅恪认为华佗并非土生土长中国人,实际上是印度人。
而且当时中国和印度确实有交流,虽然并不紧密,但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加上正好处佛教传入中国节点,佛教不正是来自印度吗?还有华佗能够闻名,也是由于他发明麻沸散。
大家都知道,麻沸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之一。麻沸散中有一味药材是曼陀罗花,但曼陀罗花本身不产于中国,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只有极少数才在温带区域分布。
虽然我国一些省区也能看到曼陀罗花,但数量非常少。曼陀罗在2013年的时候,还被我国列入了二级入侵植物之一,而我国的曼陀罗花很有可能也是从印度传进来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佗知道如何利用曼陀罗花制作麻沸散,他有可能是印度背景。
这样一来,陈寅恪就推测出华佗的人生,即华佗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学者,曾在中国大陆游历,最后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但他的研究论断是否可靠呢?虽然陈寅恪在历史学界颇具声望,在发表这个论点前也经过深思熟虑,但这种说法恐怕不会被主流所接纳。
华佗可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名医,与张仲景、李时珍齐名。在我国很多史书上曾对华佗的人生历程描写的相当完善。他在年轻时候曾经游历过中国很多省份,包括江苏、河南——如果华佗是印度学者,又该如何解释他在中国留下诸多痕迹。
而且印度人与中国人当时长相更加不一样,难道当时的人看不出来?如果看出来,史书上必定也会对他外貌加以特殊描写。再加上《后汉书》已经明确记载华佗来自安徽一带,显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反对陈寅恪的人有很多,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邓小南就曾认为陈寅恪的观点更多还是出自推测,没有实证——就比如他所说曼陀罗花是印度人才会用,但在三国时期曼陀罗花已经传入中国,在中国医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那从小接受传统中医学教育的华佗确实可知晓曼陀罗花的药用价值,后来凭借经验研制出麻沸散合情合理。
而且只依托华佗这个名字,就说他是印度人也很牵强,毕竟中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内涵。推测虽然能对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直接成为证据。要想证明一个历史观点,还得更多考察实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