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陷入“空前”孤立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8月2日,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城等待领取食物。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文 | 王晋(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心主任)

本文系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以色列遭到空前孤立,中东局势走向何方》议题讨论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1】当前,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物资分发效率很低

巴以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以色列国内政治派系关系、社会群体关系,涉及到巴勒斯坦不同的派系关系、地域文化,还有阿拉伯国家不同阵营之间的内斗,甚至大国的博弈。

时至今日,巴以问题有几个特点:

首先,以色列占据主动优势。大体上,巴勒斯坦地区分三个区域,一是以色列本土,一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就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巴勒斯坦国家唯一合法代表,所实际掌控的约旦河西岸区域,一是冲突正在发生的加沙地带。

三个区域当中,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不断通过修建犹太定居点等各种方式来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使得巴勒斯坦控制区大大压缩。加沙地带,以色列不断针对加沙北部的中心城市加沙城发起军事打击,那里200多万人,挤在360平方公里的范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以色列的行动,造成比较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二,双方的舆论形势变得泾渭分明。国际社会都认为冲突应该停止,以色列应该保持克制。坚持两国方案,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和一个独立的以色列国。但是以色列主流民意认为,冲突应该继续,巴勒斯坦不可信,因为它在以色列看来,没资格或是没能力来处理和平问题,没有办法遵守和平许诺。

巴勒斯坦认为,以色列过界了,政策咄咄逼人,应当有效管控强硬派的政治呼声,重新回到对话渠道上,或者从加沙地带撤离,拆除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

当前态势下,巴弱以强,国际社会的斡旋没办法在短期内奏效。

公开的报道显示,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累计造成了6万4300人死亡,16万2005人受伤,这是个非常大的数据,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给的人道主义物资的数量不足,要满足200万人的日常吃喝拉撒,在社会和经济秩序崩溃的前提下,非常难,对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大负担。二是分配问题。当前,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物资分发是由联合国的近东处负责的,它专门负责1948年之后巴勒斯坦难民救助问题。

但现在的问题是,以色列和美国不信任它,2023年10月份巴以冲突爆发之初,以色列和美国拿出过很多证据,说联合国近东处处长以下的基层员工,基本上都是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很同情哈马斯,拿了很多视频证据说,这些人跟哈马斯不过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而已。美以就把这个机构的分发资格暂停了。现在由美国和以色列单独招标,招了一个私营武装公司来分发物资,偏远地带则是由以色列国防军承担。

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分发人员不了解加沙地带的情况,不如那些本地人熟悉。加沙地带仍然处于战火状态,大量的民众要翻越各种障碍,才能获得分发物资,导致分发效率很低下。

【2】两国再也回不去1993年的奥斯陆和平进程了

我们知道,近代以色列的建立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的民族主义浪潮推动。先是欧洲开始出现犹太复国主义浪潮,目标要回到故土建立以犹太人为主导的国家。就这样逐渐地,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了犹太人移民,但在当地的阿拉伯人看来,公元七世纪以后,犹太人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或者说已经变成一个被统治的族群,双方在土地归属上发生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决议,认为双方都有权利在这个地区生活,一方必须和平接纳另外一方。然而,决议被阿拉伯人拒绝,以色列接受了。这样导致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没打赢。所以以色列国内有一种观点,分治决议下,分成两个国家,你要跟我打仗,你又没打赢我,你又回过头来说,咱还回到决议,凭什么?有一种很强的历史否定情绪。

同样,对阿拉伯人来说,第一次中东战争,大量阿拉伯民众外逃,有很强的民族悲情。我们被以色列打的时候,阿拉伯兄弟没来支持我,都忙着内斗。这一情绪导致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在身份构建上处于天然的对立状态。

对立一直持续到1993年,当时以色列总理拉宾和法塔赫巴解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开启了和平进程。试图在2000年之前通过谈判解决纷争,先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和以色列谈判代表对话,妥善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耶路撒冷是谁的首都?未来怎么办?边界如何划分?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要不要拆?拆不了,土地怎么和巴勒斯坦做置换?等等。

然而随着拉宾的遇刺,巴以双方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判,一下就拖到现在。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过去的斡旋是由美国人组织的,它的思路是由美国人召开相关会议,组织巴以双方谈判代表一起谈,谈成一个和平协议的宏观框架,最终推动问题的持久、公正、和平解决。但现在,美国人也不感兴趣了,觉得太复杂了。

因此,2013、2014年美国组织的巴以和谈斡旋之后,再也没有过相关行动了。

另外,巴以部的政治派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已经都不是1993年的那个时候局势了。那时候两国内部的声音相对统一,有一个政治领导人或一个政治阵营能够压制住其他的派系。现在的以色列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犹太教、极端正统派的年轻人很多,其呼声和老一辈的不一样,导致以色列不愿意再做任何的重大让步。

而巴勒斯坦内部出现了派系纷争,比如巴勒斯坦的主流政治派系法塔赫就和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发生了争斗,你打我,我打你,最后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和解,导致其内部没办法以一个声音说话,它签了一个协议,另一派就来骂。

这个问题就一直延宕到今天。

【3】为什么以色列要一意孤行

说回本轮冲突。

哈马斯武装人员突入到以色列南部杀伤了大量平民,当时,国际社会一致谴责哈马斯。现在反过来了,是因为以方的报复明显过度,巴勒斯坦人的伤亡人数远远要大于以色列,但以色列国内主流观点认为,2023年10月份的冲突是1948年建国以来,单日人员伤亡数量最大的历史悲剧,不应该重演。另外,2007年哈马斯和法塔赫双方火并,导致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色列2006年单方面撤出了加沙地带,导致巴勒斯坦哈马斯化。

以色列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再发生了,必须要重新建构加沙地带未来的安全格局,必须要把哈马斯彻底打压打下去,同时也觉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不靠谱,连哈马斯都打不过,还说回来重新治理这地区,不可能,于是亲自下场。

以色列的思维结构和国际社会不同,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以色列认为国际社会没有办法和他共情,他觉得我受欺负了,我现在是正当反击,你为什么还骂我,你应该去骂哈马斯。

第二,国际社会批评以色列杀的人太多,在加沙地带造成巨大人道主义危机。他觉得,这些老百姓如果都不支持哈马斯,跑了就得了,把哈马斯人交出来,这战争不就结束了吗?

第三,以色列要和哈马斯进行和平谈判,国际社会愿意斡旋,以色列的想法是,哈马斯手中仍然有以方被扣押人员,如果真的有意愿去谈判,把人交给我就行。你把人扣着,又想跟我去谈判,说明没有谈判诚意。

上述三点,并非人为以色列的视角完全的错误或完全正确,而是能够帮助理解,为什么当前国际社会都公认这事应该朝着正义的事业、比较正面的方向转折的时候,而以色列依然秉持一个与所有人为敌的观点。这,是由以色列独特的历史记忆,或者说现实政治理解的情绪所导致的。

【4】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先从外交和政治上给以方上紧箍咒

很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使得以色列遭到孤立,我们也不能高估这种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家发声只是在外交和政治上,很多国家都不愿意在实际利益上下功夫,他们其实希望利用议题达到所在国家内部的政治竞争的目的。以色列也很清楚,以前是十个人骂我,现在变成100个人骂我而已,所以也只是在外交上、政治上进行反攻。何况,作为以色列最大的依靠方美国,也没有改变既有的政策,也就没有动力去修正。

那么,美国偏袒以色列,会对美阿关系造成冲击吗?我觉得也没有说的那么大。

双方之间的纽带非常深,不可能通过一两次事件把它撬动,阿拉伯国家的精英大多从美国留学或者说曾经在美国工作,身边的顾问或相关信息来源,基本上都是美国人或欧洲人。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政策出现了很多独立性的倾向,但对美国的依赖还是很强的,有情感上、事实利益上依赖,也有组织架构的依赖,更有一种心理上的依托。

举个例子,美国在中东地区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觉得一些国家反美,但你跟阿拉伯国家的人聊天的时候,会发现这种反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爱之深,就像一对夫妻,妻子跟外面闺蜜抱怨,我老公这不好,那不好,你真让他离婚试试?就变成另外一回事了。

国际社会倒逼以色列来承认巴勒斯坦国,先从外交上、政治上给个紧箍咒,再倒推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重新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短期来说,没有什么用。以色列不是那么在乎。它的反击也只是在外交、政治层面,并不会在军事层面停手,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承认潮非常重要,它夯实了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公平正义的呼声,夯实了法理和舆论基础。未来只要是想到解决巴以问题,就必须要通过法理的基础、舆论的基础,来重新回到两国方案的原则。

大家承认巴勒斯坦,就意味着它可以开设使馆,开设外交机构,促成正常的人员流动、货物流动,大家承认的是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政府。过去11年,它一直被以色列压着,承认潮也有助于夯实该机构在巴勒斯坦内部的合法性。

如果巴勒斯坦能获得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它可以在国际法院对以色列提起诉讼,联合国下的其他组织,比如卫生组织,文化遗产相关组织,也可以对以色列提起诉讼,消除或者说减弱其相关行为上的合法性。

现在,解决巴以问题的难度很高,太复杂了。我注意到,我们国内对中东问题,有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代入感,觉得有些国家是日本帝国主义般的存在,被欺负的国家就好比当年的中国。我觉得我们不要这么去类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的民族独立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经历了巨大的牺牲所换来的伟大的胜利,中东地区可能更复杂,它的很多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看到的二元对立这么简单,我们考虑中东问题的时候,要更理性,要以更多专业、客观、理性的姿态来判断当地的复杂情况。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