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我大中华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历代王朝均在史书中留下了些许痕迹;诸如今天的北京、南京、洛阳等,至今留有古代王朝的痕迹,甚至还有较为完整的古之皇城。提到“皇城”,禁不住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战争;在还是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若是敌军攻到了“皇城脚下”,这就说明此代君王基本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因此“皇城”也是一代王朝存亡的最后一道屏障,历代君王尤其重视“城墙”,但现存于世的古城墙已是屈指可数,唯有一堵明代城墙,虽历经600年风雨,却至今巍然不动。

说这堵“明城墙”是史上质量最好的建筑也不为过,那么问题也来了,为什么这堵墙能如此坚固?是采用了什么“高科技”吗?如果要让专家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许会给你找出一堆特殊之处;但是要让今天的匠人来回答的话,那就没什么特别之处了,就三个字——质量好!说白了,这堵城墙与其他年代的城墙相比较,其制作工艺确实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样的古法筑造;之所以它能屹立600年仍巍然不动,根本原因竟是朱元璋的一句话。 暂且回到数百年前,朱元璋这位“乞丐皇帝”南征北战,终于攻克了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金陵”自古虎踞龙盘,历代多有在此建都者,因此朱元璋也看中了“金陵”的帝王之相,最终决定也在此处建都立国。但“金陵”地处江南,虽景色宜人却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建筑材料,尤其是烧制砖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全国动员烧制砖瓦,然后再转运到“金陵”,负责的朝廷有司衙门甚至调用军队来配合行动。 虽然建设皇城搞得热火朝天,但是其中却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建设皇城需要数量巨大的各类砖瓦沙石等,越是工程巨大,涉及的部门越多,越是容易出现质量低下的情况;这也很好理解,古有“当官发财”之说,如此浩大的工程自然有很多人觊觎牟利,诸如层层克扣、偷工减料等都是生财之道。或许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不知道这些,但是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又怎会不知其中的隐晦?但公正的说,“刘伯温”虽与古之孔明比肩,但是面对这件事一样毫无对策;毕竟修筑皇城的规模太大,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仅凭被动监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有这样的隐患,“刘伯温”肯定是要上报朱元璋的,不然可就是欺君之罪;或许这个问题难住了刘伯温,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却是小问题,就一句话“每块砖瓦之上都刻上匠人的名字,如果出现问题,谁烧的砖瓦,谁就抄家灭族!”说到这里也就不必多言了,纵观上下五千年,论行军打仗,或许朱元璋算不上顶尖高手;但是论整治官吏,这位太祖皇帝可就是天下第一了。此言一出,上至官吏大员,下至土石工匠,皆是人人自危;或许有人会问,砖瓦尚能刻字,诸如沙泥之类又怎么办呢?

那更简单了,找专门官吏负责督办,若有问题,自上而下的惩罚,越是上层惩罚越重;如此一来,别说想从中捞油水了,达官贵人恨不得倒贴腰包也要把自己负责的工程做到尽善尽美。这或许就是600年前,史上最早成型的“责任制”,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或许有人还会思维延伸,想到更早的“秦始皇”,他似乎也是推行的这种“责任制”。但这里需要强调是,或许“秦始皇”的确有这方面的作为,但是身边却没有刘伯温这样的统筹人才;相对的也就没有了一套完整的“工程体系大纲”。

这样的“责任制”历经600年风云变幻,至今仍能在这堵城墙的砖瓦上看到烧制匠人的名字;虽然这些砖瓦今天已成了“文物”,但也算是中国自古以来“高质量工程”的世界名片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