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美可能在未来爆发全面军事冲突,某些成分不明人士就喜欢拿美国在二战中靠工业产能暴兵碾压日本来说事,仿佛在中美大战中,美国又能和二战一样神兵天降碾压中国。
实际上中美态势早就发生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将在工业实力上遭到碾压的反而是美国。
说起二战中美国国家机器展现出的超强工业实力,很多人都会提到星期航母。
有这么一种说法,美国在二战期间总共建造了上百艘航母,最快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一星期一艘。
首先美国的工业实力在当时确实是独步全球的,但这个所谓的星期航母却充斥着相当大的水分。
军用航母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装备,虽然二战时的军用航母相比现代航母简陋许多,也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快速建造的。
以美国海军在二战时期的标志性航母埃塞克斯级为例,首舰埃塞克斯号1941年4月28日开工,1942年7月31日才下水,足足花费了1年零3个月才建造完成,在一星期内完工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那那些成分不明人士最喜欢吹嘘的星期航母是怎么回事呢?二战期间美军制造的航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编队航母和护航航母。
埃塞克斯级就属于编队航母,完全采用军用标准建造,无论是舰艇性能还是航空作战能力都非常强悍。
而护航航母则是在民用船只舰体上加装飞行甲板改造而来,虽然也能实现航空作战的需要,但和军用航母完全是两回事。
而所谓的星期航母其实指的就是护航航母,在现成的民用舰艇上焊接飞行甲板,确实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量产。
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临时航母是无法参与高烈度的大规模海战的,其主要任务是为同盟国的运输船队提供护航,而非和敌方舰队直接交战。
实际上真正让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海军的海战理念要比日本海军先进得多。
日本海军直到最后还抱着大舰巨炮时代的海战模式不放,而美国海军已经将航空作战作为海上交战的主要模式。
舰载机有着比战列舰强的多的机动性和攻击范围,日本战列舰甚至开不到舰炮射程以内就已经被美军舰载机炸的半死不活了,在海战中败北是必然的结果。
至于美国想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中美战争中复制二战中对抗日本海军的场景,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国家的工业实力还是双方海军的作战理念,美军都不是占优势的一方。
美国海军此前曾统计过中美双方的造船实力,美国别说碾压中国了,连中国的零头可能都达不到,美国海军认为当前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3倍。
中美两国谁碾压了谁从这一数据就一目了然,实际上中国海军在不久后就会反超美国海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海上力量。
除了在工业实力上的巨大优势,其实现在中美两军的作战理念也出现较大的差距,而且非常类似二战期间美日两国对海战理解的不同情况。
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我军055导弹驱逐舰具备单舰突防美国海军战斗群的能力,实际上055的厉害之处并不是这一平台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其代表的现代海战形态已经发生改变。
美国海军一致认为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就是现代海战的最佳答案,这和二战日本海军抱着大舰巨炮不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但实际上055代表的舰载远程反舰导弹和天基态势感知平台组成的海上杀伤链已经打破了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在海战上的优势,这种新的杀伤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海军的有效打击范围。
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最大作战范围在1000公里左右,而055搭载的鹰击-21反舰导弹可以在这一范围外从容发射,导弹打击中后期阶段的引导和修正工作将交给天基态势感知平台完成。
这让美军航母处于单方面挨打的境地,055根本不需要突防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圈就能完成打击。
这种打击模式其实才是055制霸未来海战的真正原因所在,而不是驱逐舰的雷达有多厉害,垂发单元有多少这些单一的舰艇性能。
有人可能会觉得,现在中国海军可能在海战形态上确实占有领先优势,但随着美军具备相同的打击能力,最后拼的不还是两国工业实力吗?
这话说的不错,但问题是目前中美海军在海战形态上的差距并不是说追赶就能追赶的,即便美军依葫芦画瓢照抄中国海军的发展思路,那也得满足几个必须的条件。
首先美国海军必须装备类似鹰击-21的反舰弹道导弹和类似055这样的导弹驱逐舰,其次美国海军要打造出一个和中国一样的信火一体打击体系。
以美国当前的技术实力,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暂时没有可能实现,其实055驱逐舰出现以后,美国就效仿055的技术思路搞了一个DDG-X项目,结果因为预算不足,该项目已经被美国海军正式放弃。
美国也一直希望研制一种具备高超音速打击能力的反舰导弹,但了解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度的朋友都知道,美国人的高超音速导弹直到现在都没能取得像样的成果。
军事发展就是这样,一步落后往往意味着步步落后,美国想重现二战荣光,没有这个客观条件,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实力。
资料来源:
【1】陆锋. "海上霸王"的三怕.《CNKI》,2001
【2】任文峰. 偷袭珍珠港与日美海军作战思想和方式的转变.《CNKI》,200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