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高通涉垄断被查是在试探监管底线吗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今天刚看到消息,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因为收购以色列汽车芯片公司Autotalks没按规定提前申报,被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立案调查了。这已经是近五年来中国市场监管机构对跨国科技企业发起的第七起反垄断立案,而高通自己也不是头一回,上一次是2015年,因为专利授权模式被罚了60.88亿元。这次明显不是初犯,而是再犯。
高通是在2024年底宣布要收购Autotalks的,具体金额没公开,但路透社之前报道过,业内估计大概在4亿到6亿美元之间。Autotalks这家公司主攻V2X(车联网通信)芯片,在中国几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已经有少量部署。按照《反垄断法》第26条,只要并购双方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4亿元人民币,或者全球营业额超过100亿元,就必须事先向市场监管总局申报。高通2024财年全球营收是359亿美元,中国区占了差不多32%,也就是115亿美元左右,显然远远超过了申报门槛。但到现在为止,官方系统里查不到他们提交过任何申报材料。
高通内部应该评估过这笔交易,“规模不大,可能不用报”,结果低估了中国对汽车芯片这条赛道的监管敏感度。他们可能以为Autotalks体量小、市场占比低,不会引起注意,但恰恰踩到了关键点上。
问题不止出在程序漏报。更关键的是,V2X芯片现在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神经末梢”。中国已经把车路协同列进“十四五”新基建的重点方向,2024年全国部署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超过2000公里。Autotalks虽然算不上行业龙头,但在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标准里握有17项核心专利。高通要是真把这家公司吃下来,等于在5G+汽车通信领域打通了从基带芯片到V2X模组的完整链条。
目前高通在中国车载通信模组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到了41%。如果再加上Autotalks的技术,对华为、大唐高鸿这些本土企业的挤压会更明显。这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问题,而是技术路线和生态主导权的问题。
其实这几年中国对“经营者集中”的审查越来越严。2023年全年审查了412起并购案,其中23起被否决或者附加了限制条件才通过,这个数字比2020年翻了将近三倍。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这些战略领域,监管思路已经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高通这次踩的,表面看是流程红线,实际上碰的是产业安全的底线。
对高通来说,最直接的风险就是这笔交易可能被叫停,甚至被迫剥离。2021年英伟达收购ARM的案子就是个前车之鉴,中国监管部门没明确说不行,但一直拖着不批,最后交易自己黄了。如果这次调查认定高通违法,按《反垄断法》最高可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0%的罚款。按它在中国115亿美元的营收算,理论罚款上限超过70亿元人民币。
行业层面,这事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以后任何涉及中国市场的跨国并购,哪怕标的看起来“小”,只要碰到了关键技术节点,就必须老老实实申报。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加速搭建自己的汽车芯片生态。2024年,地平线、黑芝麻、芯驰这些国产芯片企业的车载出货量合计增长了67%,而高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首次出现了环比下滑。
高通这次被查,到底是程序上的疏忽,还是有意试探监管底线?如果最终真被罚几十亿,它还会不会继续押注中国市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