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灭亡能够像明朝灭亡一样这么富有争议性,话题性。有的人认为明朝亡于皇帝怠政,有的人认为明朝亡于小冰河气候异常,有的人认为明朝亡于党争,但更多的人认为,明朝其实跟强汉盛唐一样,亡于宦官。综合的来说,明朝实际上是在历代皇帝信任并重用宦官的过程中,与外廷大臣们离心离德,而这么宦官们又大多是贪婪暴虐之辈,导致民怨沸腾,从而也失去了民心,导致明末乱局中无人可用,最终被李自成推翻。

实际上早在朱元璋开国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宦官干政的危害,感慨道;‘我看前朝史书,汉唐末年都是因为宦官导致天下大乱,真让人惋惜’【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所以朱元璋即位后,下令大小太监“只供洒扫”,也就是只能搞搞保洁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严格限定宦官人数,宫里常常“宦官不及百人”。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的祖训,朱元璋特地在宫门外竖立贴牌,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对宦官的要求极为严厉,所以朱元璋之后的继任者基本上都能“恪守祖训”,在永乐皇帝时期,名垂青史的三宝太监郑和也没有干预过政事。

但皇位传承到朱元璋的玄孙明英宗时,开始发生了改变。明英宗八岁即位,他的奶奶以及顾命大臣对他要求极为严厉。这些大臣们都是几朝元老,爷爷辈的人,德高望重,严肃方正,明英宗自然跟他们不亲近。而当时的大太监王振在明英宗小时候就在跟前伺候,性格又狡黠奸猾,会察言观色,深得明英宗喜爱。在英宗长大亲政,他奶奶以及顾命大臣相继去世后,更加倚重王振。王振借助明英宗的宠幸大肆排除异己,迫害官僚,成为明朝第一个权倾内外的大太监。

王振虽然权倾内外,但心里却并不舒坦,那是因为他的头顶时刻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朱元璋的11字祖训。如果把王振的不安构想成画面,那么画外音应该就是:“太祖立下的铁牌还在宫门外看着你呢!”。所以王振视其如眼中钉,终于,在王振日复一日的撺唆说服下,英宗终于同意让王振毁掉那块铁牌。之后的王振再无后顾之忧,权势更加炽烈,连公侯在他面前都得跪。

但是英宗默许王振毁掉朱元璋祖训却是开了个不好的头。在接下来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几乎都有权势滔天的大太监,例如汪直、刘瑾、冯保等人。到了天启皇帝时期,甚至出现了号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让宰相认他当干爹。而魏忠贤时期的明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再经过魏忠贤几年这么一折腾,到了崇祯即位后,纵然有心中兴社稷,却已经无力回天,最终落得自缢煤山的下场。

值得讽刺的是,陪同崇祯自缢的只有一个人,是个太监... 参考书目:《明史.太祖本纪》,《明史.英宗本纪》,《明史.宦官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