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去世了。凌晨五点五十八分,一个普通的清晨,却突然带走了属于她的传奇。方寸之间,一条讣告在微信上发布,沉沉地落在深圳这个忙喧的城市——87年的人生,最后的告别,定在了五月的第一天。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你说人生是不是总会和我们开点“意料之外”的玩笑?一个家有九口孩子的农家女孩,从小命里就没太多“顺”,三岁那年还得跟着家人逃荒,到哪里去都只是暂住——别的同龄孩子也许还在自己家院子里折纸,她已经去“姨妈家”干杂活了,有时帮着带孩子。那会儿她大概还分不清什么叫命运,只知道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能帮一点是一点。

她父亲算是村里能识字的,给粮店记账,但架不住孩子多,家里碗都不够分。母亲就一副苦命相,成天在锅边灶头转悠。吴桂贤从小稳当,细心,也不咋吭声,有时候还被夸一句“懂事”。可懂事的人,往往先得会扛事。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到了1951年,听说隔壁省要建新中国的第一个国营纺织厂,公开招工,各路人都往咸阳赶。吴桂贤那年其实才13岁,想去报名,可厂里规定必须16岁以上。她瞒了三岁,硬撑着说自己够年纪了。人家一看就知道她不满16,却也正是这个不服输的劲头,打动了招工的领导——这姑娘倔,可见干活也不会马虎。

有时候真得感谢那点“没讲理”的勇气。否则,后来哪来这一串的故事呢?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进了纺织厂,吴桂贤混在一帮工人里,最初啥也不会,但手脚利索,学得快。有一种人,从不满足于“过得去”,什么活都要自己试到最好。她就是这样,厂里哪有技术难题,她就凑过去琢磨,哪怕连轴转也没叫过苦。有段时间,她还进了全国闻名的“赵梦桃小组”,赵梦桃是顶尖的劳模,八大代表,大家都知晓。本来她比赵梦桃还小三岁,被破格选进小组,领导让她带着党小组长,让赵梦桃负责工会。

那几年,两个人没日没夜泡在车间和技术室里。你要问,她们忙什么?主要就是攻克纺织机的毛病、提高出厂率,说的直白些,手上起泡、衣服油污都是家常便饭。从来没有什么“干部”架子,一个个的,累了就在车间歇气,笑着跟姐妹们开玩笑,说棉纱比人生还容易理清。吴桂贤和赵梦桃,算是一起扛下了那些难熬的夜晚。只是,世事难料,赵梦桃后来生病走了。吴桂贤没说什么废话,光是带着姐妹们继续顶下去,把悲伤憋在心里,一年年都做出了全厂最好的成绩。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这些年,厂里每逢表彰,标兵名单里总少不了她。到六十年代中期,已经是咸阳国棉一厂的副厂长了。工人们都知道,这女人带的班,没一句假话,遇事能豁得出去。其实当时社会也有点动荡,很多老干部下岗,一片乱哄哄。领导让她去北京学习,她常常把毛主席、周总理的话一个字一个字记进笔记本——回来以后,面对那些激烈情绪,她也只是说“照章办事,不能乱来”,硬是保住了好几位经验老干部没被整掉。这个细节,后来被不少人记在心里。

再往后,她一路被提拔到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又是中央委员,又是各类先进典型。到了1975年,全国人大要从劳模工人里挑一位女副总理,上海的王秀珍有人推荐,不过最后还是周总理亲自点了吴桂贤的名字。这个过程细琢磨也有戏剧感:工人出身,没别的官衔光环,光凭一份踏实劲儿。她自己根本没想过能被选。头一次被叫到北京,见到周总理,她紧张得什么都快忘了。推来推去,说自己“不够格”。周总理就像在哄小孩:“谁一生下来会干副总理啊?我也边干边学。你还得经过人大的选举呢。”那会儿,她其实心头还是打鼓,但你也知道,人生很多事全靠走一步看一步。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等全国人大选举那天,她穿了那身最整洁的工作服,结果真的被选上了副总理。37岁。全国上下都炸了锅,一时之间“女工当上副总理”成了稀罕事。可你猜,她在北京工作,每月工资还是工厂那标准,76块钱美滋滋,四舍五入还是“打工人”。人大会堂开会,茶水要交两毛钱,她每次都喝白开水,没觉得自己和谁不一样。其实说起来,这种人反而最有意思:职位再高,还肯和工人打成一片。回来上班还是挡四台车,体力活一把抓。工人们背后常笑,“桂贤姐还是那个桂贤姐。”

到了“特殊年代”过后,她主动跟中央说要回厂继续当工人。不少人觉得,她怎么那么轴,副总理还回来干纺织?可她一回咸阳国棉,刚放下行李就要上夜班,她丈夫王振涛劝“歇两天”,但吴桂贤就不听,穿上旧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进了车间。后来在党委书记、工会副主席、厂领导等岗位,都还是一把干到底。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其实她和丈夫王振涛的感情也是一出好戏。一个山东人,军事科研出身,属于那种“不闹腾”的男人。孩子们在深圳大学毕业,工作也安稳。吴桂贤什么事都想着大家,有好机会也不自己“拔高”,每次分福利、机会都先让年轻人。夫妻俩相互激励,偶尔有点争执,却又总能拱手相让,像极了那代人的婚姻模式:忠厚、互帮、彼此包容,是柴米油盐底下的温情。

说起来,吴桂贤南下深圳也是个转折。当时深圳改革刚开路,副市长朱悦宁来陕西考察,很赏识她。这机会其实挺突然:她随口答应了去深圳,可事后很犹豫。王振涛刚从西欧考察回来,一口气劝她:“外面的路更宽,去闯闯也好。”这样,她带着一家人南下,刚到深圳那会儿,鸿华纺织厂还在建设阶段。她住两室一厅,八个工人挤在一起,有时自己下厨房做饭,买菜也自己跑腿,大企业落户名额紧张,她和市里相关部门“磨嘴皮”,最后不仅要到指标,连宝安县领导都被她的责任心打动,一口气把落户指标提升了几十个。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在深圳这些年,她坦坦荡荡做人,业务里外都一把抓,广受尊重。去新疆谈材料合作,有人知道她是前国务院副总理,业务上直接“开绿灯”。老乡来深圳创业,她总是帮忙牵桥搭线。企业刚起步时,她丈夫和孩子也都搬到南方,说不清谁照顾谁,反正关键时刻一家人绝不掉链子。晚年过得称心,孩子们婚姻稳定,老公也性格温吞,日子有苦也有甜。陕西修缮黄帝陵,她捐了大半存款,平时省吃俭用,钱都投在了实际项目里。

她去世的消息传开,网上一片怀念。有人夸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有人说她是好干部、好党员。其实对熟悉她的人来说,她既不是多么“伟岸”的人物,更像家里那个能扛事、敢说话的长姐,始终在最需要她的时候站出来,帮着大家把难题一项项扛过去。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人的一生总是夹杂着“意外”和“必然”,像吴桂贤这样,从纺织厂女工到副总理、再到南下创业,每一段路都不是固定的。她用自己的经历,拧成了中国普通人的种种可能。到头来,似乎也没什么人生秘诀,顶多是“能吃苦”+“不怕说话”吧。

遗体告别仪式马上要开了。你说像她这样的“拼命三娘”,是不是一晃就变成了照片里的微笑?有人说,时代会记住她。我想,那些被她帮过、被她鼓励过的人,心里知道,桂贤姐其实没走远——只要肯认真往前走,她就一直在故事里。

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逝世!她与技术员丈夫恩爱一辈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