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有这种味道的人,一定要远离,地藏菩萨:他们已无人的味道
1393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漫长的旅途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如春风拂面,有的却似寒霜刺骨。佛家有云:"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在不经意间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而有一种人,他们的存在就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早已失去了人性的温度,地藏菩萨曾警示世人:"他们已无人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独居的老人,他总是佝偻着背在巷口晒太阳。孩子们玩耍时不小心把球踢到他脚边,他不仅不帮忙捡起,反而用拐杖把球打得更远。后来听大人们说,这位老人年轻时为了争夺祖产,亲手把弟弟推下了悬崖。如今他儿女远走他乡,邻里避之不及,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这种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丧失了最基本的同理心。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他们却像活在透明的玻璃罩里,永远只看得见自己。同事生病住院,他们第一反应是工作会不会耽误;朋友遭遇变故,他们计较的是之前借出去的钱能不能要回来。就像《菜根谭》所言:"人情反复,世路崎岖",与这样的人交往,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他们从背后推一把。
更可怕的是,这种人往往戴着伪善的面具。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一个故事:有个富商每日烧香拜佛,却在后院虐待家仆。这让我想起现代职场中某些人,在领导面前毕恭毕敬,转身就对下属恶语相向。他们像变色龙一样随时切换面孔,正如《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类人还有个共同特点——永远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唐代寒山禅师有诗云:"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形容的就是这种自欺欺人的人。他们可以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别有用心,把正常的批评当成刻意刁难。有位读者曾留言说,她给常年不联系的亲戚借钱治病,对方拿到钱后反而到处造谣说她放高利贷。这种人就像心理上的黑洞,会吞噬周围所有的光明。
那么,该如何识别并远离这样的人呢?首先要注意他们对待弱者的态度。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个人对服务员、保洁员的态度,往往最能反映真实修养。其次要观察他们的承诺兑现度,《中庸》讲"言顾行,行顾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迟早会露出马脚。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和某人相处后总感觉心里发闷,就像孟子说的"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身体的本能反应往往最诚实。
人生路上,我们都在修行。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与其将来被伤得遍体鳞伤才后悔,不如及早远离那些已经失去人性温度的人。这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就像喝茶要品其香,交友要观其德,愿我们都能在纷繁人世中,保持一颗明辨是非的心,护住内心那团温暖的火焰。
毕竟,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那份懂得悲欢离合、知晓冷暖自知的人情味吗?当我们在月光下独坐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的存在,是让周遭的世界多了几分温度,还是添了几许寒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