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其人,国之奸贼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与刘备交谈中所形成的名篇《隆中对》中,认为东汉之祸乱始自董卓,因董卓专权,废立皇帝并弑杀之。导致天下大乱,各方豪杰四起,纷纷起义兵讨贼,而后形成地方割据政权,军阀之间互争地盘,战争不断。董卓被称为国贼一点也不为过,其干过的坏事謦竹难书,令天下人痛恨之,虽百死也不足为惜。为何说导致东汉最终覆灭,最后分为三国的祸首中,他只能排第三?董卓是奸贼固然是没有丝毫之异议,但董卓被诛杀后,为何还不能扭转东汉政权继续走下坡路?

东汉未能实现中兴的机会,这得怪策划诛杀董卓的王允。在董卓进京掌权后,王允隐忍不发,还官运亨通,在杨彪被董卓免除官职后,接替了司徒兼尚书令的职位。王允一心想匡扶汉室,暗中策划除掉奸贼董卓。他一方面敷衍董卓获得其信任,一方面积极联系反对董卓的势力,先后联络了黄琬、郑尚公、士孙瑞、杨瓒等人,寻机除掉董卓。最后,王允发现吕布与董卓有了闲隙,原来是吕布这个好色之徙与董卓的一个侍婢私通,害怕被董卓发现后遭报复。三国演义中把这情节描述成王允设美人计、连环计,献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其实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事情。

王允将吕布秘密召至府上,将诛杀董卓的计划全盘托出,并许诺事成后,与之共掌朝政。吕布不仅爱美人,更贪恋权位,在王允的劝导下,放弃与董卓的父子之情,亲率心腹亲兵将董卓诛杀。而后,董氏三族被株连所杀。作为诛杀董卓的首要功臣,王允在除奸后总揽朝政,认为自己功可盖天,飘飘然起来,也不太能听得进其它大臣的意见和建议。他不听百官的劝说,仍然将蔡邕处死,此举导致朝野议论纷纷。

在处理原来董卓部将时,也不够智慧和技巧,只是一味的想除恶勿净。走投无路的一众悍勇之徒聚集起来,杀向长安。吕布毕竟只是个勇夫,缺乏谋略不敌西凉兵的进攻,兵败后逃走,长安攻破、王允被杀。此后,汉献帝又成为军阀手中的玩物。原本可以重振汉家王朝的机会又丧失在王允之手,王允虽为忠臣,有中兴汉室之心,却因施政不力,在东汉最后走向覆灭命运劫难中,却是第二位祸首。

而真正导致东汉政权崩溃的祸首是刘焉,他就是请刘备入川的刘璋之父。此人是汉室宗亲,早年就出任朝廷官职。公元188年,还是汉灵帝在位时期,刘焉向朝廷上书,说各地刺史、太守卖官鬻爵,盘剥百姓,以致民众困苦,对朝廷不满的原因全在于刺史的权太轻,不足以掌控地方。建议朝廷选派廉洁之士出任地方州郡长官,便可镇守以安定天下。刘焉原来想去并州做州牧,后来有人向其建议,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原本就有野心的刘焉又改任益州牧。

刘焉的建议使得州牧成为地方的实际军政长官,还可世袭,由此开启了东汉地方和中央分权的制度。一个王朝最终的灭亡,往往是从内部制度上开始的。因此,那些争夺天下的枭雄们也只是这种制度下的产物而已。董卓进京,依靠的正是他拥有凉州刺史之兵权;袁绍、韩馥也是联合各地拥有兵权的州牧一起讨伐董卓。后来各地州牧又互相抢地盘,战争不断,形成州牧割据政权。要论东汉最后覆灭,真正的祸首乃刘焉,正是他提出的自私自利的州牧制度,成为帝国最终解体的祸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