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最讨厌“连坐”,走进社会才发现,“连坐”不仅处处存在,关键是还非常好用。

什么叫“连坐”?第一次了解这个概念是在上学的时候,当班级里有一个人违反纪律而老师要惩罚全班同学都停止上课的时候,那就是“连坐”,那种压抑的氛围和难受的心情,经历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而到了社会上,这种“连坐”也是越来越多了,武大事件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一个人的错误,全校的学生都要为之买单——从大量武大学子、老师的论文被网友质疑,再到用人单位拒收武大的学生,一场浩浩荡荡的“连坐”拉开了序幕。

“武大、川大一律不要!”某集团高层群聊流出

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一件事,一件持续了一年多的“武大图书馆”事件,一位学姐控诉学弟骚扰,而在败诉后,这场控诉也变成了诬告,可学姐的态度、武大的做法,成功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在此之前,网上就流传出了这样一张截图——一位武大学子找实习的简历被HR拒绝了,理由直指“武大图书馆事件”中的不实指控、以及败诉后拒不道歉和公开炫耀的行为,公司HR认为武大学子缺乏诚信基础。

这不就是典型的“连坐”吗?细看拒绝的理由,说的都是某位学姐一个人的过错,可矛头却指向了全体的武大毕业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开始,没想到却远远没有结束。

网上又流传出了某集团内部的高层群聊——经集团董事会研判,武大、川大的毕业生一律不纳入招录范围,无论是下属的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都要确保执行到位。

不仅如此,这份通知还强调:如果HR在招聘过程中“误招”了武大、川大的学生,轻则主管予以降级、团队取消年终奖金,重则直接免职。

无独有偶,另一张“某集团副总裁”的聊天记录也明确表态:关注武大、川大的事情,这类毕业生千万不要招进来,否则祸害无穷。

这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招聘方式已经对武大学子的求职之路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网上也有自称是武大毕业生的同学吐槽:“HR听说我是武大毕业的,立刻说不用谈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但令人奇怪的是,如果武大是因为图书馆事件,那么川大又是因为什么呢?有网友猜测:可能是两校存在某种合作关系,或者该企业认为两校学风相似,无论原因为何,川大学生正无辜地成为这场风波的受害者。

我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

对毕业生而言,这种无端的就业歧视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却因校方处理问题不当而失去公平就业机会,这种“连坐式”惩罚极不公正,毕业生本就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今又要承担学校声誉危机带来的额外压力。

以“学校为标签”的招聘方式并不罕见,过去是隐形门槛,学校不是985、211,简历即使被送过去,也会被HR悄悄丢进垃圾桶;而现在,武大、川大作为优质的985院校,却因为个别事件导致被部分企业、集团“拉黑”。

这种以学校为标签的招聘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懒惰的人才评估方法,每所学校都有优秀学生,每所学校也都可能出现问题学生,简单地以学校作为筛选标准,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无论这件事情的本质如何、个人、乃至学校的处理是否合理,都不该沦为部分企业用“连坐”方式惩罚全校学生的借口,我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

以学校为由拒绝特定群体的应聘,这种做法缺乏法律依据,也违背了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企业如此公开地实施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