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等媒体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13号晚,一架美军C-37B飞机,降落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
在美国空军的序列里,C-37B主要承担接送美国外交代表团,国防部高官出访的任务。
外媒报道的美军机抵达莫斯科的路线图
换句话说,这次美军C-37B降落在俄罗斯机场,标志着美国派出外交代表团去跟俄罗斯接触谈判了。
考虑到2月12号特朗普和拜登才通完话,2月13号晚美军飞机就到了莫斯科,不得不说美国行动之迅速。
更值得关注的是,到现在为止,国际航空观测机构已经曝光这架美军飞机的动向了,但俄罗斯和美国官方,对此事却没有回应。
这就说明,这次美军机突访莫斯科,如同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一样,很可能是一次秘密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外交成果,是中美关系破冰,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因此在冷战中全面失利,并最终在1991年被美国拖垮。
那么如今俄美版的“基辛格时刻”似乎已经来了,又会给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直白一点说,美国会不会以此为契机,拉拢俄罗斯,破坏中俄之间的亲密关系?
历史的回响:基辛格秘密访华如何改写冷战格局
1971年7月9日,一架巴基斯坦民航客机悄然降落北京南苑机场,机上搭载的正是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总理会面,为中美关系“破冰”
这场代号“波罗行动”的访问,以极度隐秘的方式打破了中美长达22年的外交坚冰。
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的48小时会谈,不仅为尼克松访华铺路,更重塑了冷战时期的大国博弈格局。基辛格通过“秘密外交”建立的中美苏三角关系理论,成为美国制衡苏联的关键策略。
具体来说,基辛格“秘密外交”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利用大国矛盾(如中苏交恶),二是通过个人渠道传递信息以绕过美国官僚体系阻力。
这种策略不仅让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体面撤退”,还使苏联陷入战略被动。
如今,美国国内的情形与当年非常相似,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的党争,使得特朗普想要通过官方的渠道,大手笔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必然面临重重阻力。
这种背景下,正好有一架美军C-37B专机,于2025年2月13日,突然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而且俄美官方对此没有任何提前声明,这就让外界不禁联想:这是否是俄美版的“基辛格时刻”?
C-37专机
特朗普是不是想要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之中,重演当年的战略,只是把针对的目标,从苏联变成我们呢?
美军机抵达莫斯科的三个“不同寻常”
这次美国用于接送外交代表团的军机抵达莫斯科,至少有三个不同寻常之处。
第一, 时机非常敏感。
从短期来看,俄美最高元首刚刚通话完,表达了要接触的意愿,美国就迅速的派出代表团赴俄,效率高的根本不像美国;中长期来看,要不了几天,就是俄乌冲突爆发整整三周年了,美国军机在这个时候降落在俄罗斯机场,显然别有深意。
第二, 外交人员保密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与普京会晤
俄美要进行接触,寻求缓和关系,是特朗普上台之后,全球普遍的认知。换句话说,他们原本可以正大光明,以常规手段进行外交接触的,偏偏这次美国军机降落俄机场,俄美双方都选择了沉默,甚至有点刻意隐瞒的意思,这显然是另有玄机,或者说要谈一些不能被别人知道的事。
第三,俄方的反应也比较奇怪。
俄罗斯官方还没有就此发表声明,但俄罗斯民间,尤其是很多国际问题专家,早在美国军机降落俄机场之前,就开始频繁的发声,要求俄罗斯警惕美国利用“秘密外交”分化中俄关系。俄媒曾指出,基辛格式的外交手段可能被用于“离间中俄背靠背合作”。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俄罗斯专家似乎已经提前知道了美国要用“秘密外交”的手段,拉拢俄罗斯,这说明俄美高层对这件事应该有默契。
而俄美之间想要谈和,同时不想被外界知道的,现在看只有两件事,第一就是破坏中俄合作,第二就是不经过欧盟乌克兰参与,直接谈俄乌和谈的条件。
这三个异常点,足以证明,这次俄美之间的特殊外交,很可能真是冲我们来的,至少美国方面,是有“重演基辛格时刻”,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的意图的。
那么,美国的这种想法能成功吗?
秘密外交的局限:大国博弈的“新常态”
毫无疑问,当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苏三国博弈格局带来颠覆性的转折。可以说美国在外交上,就是靠着这一招,胜过苏联,最终把苏联拖垮的。
但今天的美国想在中美俄之间,重演“基辛格时刻”,却有点想当然了,因为现在根本没有当时的条件。
基辛格的秘密外交曾创造历史不假,但他的成功依赖于特定时代背景和先决条件。
一方面,当时中苏关系破裂,美国想要插一根楔子进来非常容易,有利用中苏矛盾拉拢沃恩的机会;
冷战期间,美苏对峙图
另一方面,那时的中美两国,在战略利益上是趋同的,我们希望融入全球市场,美国希望从越战中脱身,可以说各有所求,各有筹码,所以才能达成合作。
最后,想要重演“基辛格时刻”,也得有基辛格和尼克松那样亲密无间的配合,以及压制国内反对派的权威。
很显然,以上这三点,如今的美俄都不具备。
首先是中俄关系“无上限”,两国在经济、能源、军事领域深度绑定,美国难以找到撬动裂痕的支点。
其次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决策受制于国会反俄反华共识,难以像尼克松时代那样“灵活妥协”。
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指责特朗普关税战是“最愚蠢的”
最后是核威慑的恐怖平衡,俄罗斯拥有足以毁灭对手的核武库,这是美国这个军事霸主绝对无法接受的,双方根本利益冲突,不可能真的握手言和。
因此,此次美军机访俄或许能短暂缓和紧张,但无法根本改变俄美结构性矛盾。
结语
基辛格的秘密外交曾被诟病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但其务实精神仍为危机管控提供启示。
然而,在全球化与信息透明化的今天,“秘密外交”的空间日益缩小,特朗普想要重演当年的故事,破坏中俄关系,孤立我们,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新的国际格局之下,美国如果真的想要破局,那就应该超越零和思维,在多边框架下构建“竞争共存”的新模式。
除此之外,仅靠拙劣的模仿和重复,就想取得基辛格秘密访华那么巨大的成就,只能是东施效颦,惹人耻笑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